“快工不巧,快饭不饱”——黎雄才教育语录如饮甘泉

月雅书画 / 2018年08月20日 06:11

品牌

黎雄才教育语录如饮甘泉

泛论

教与学,教师只能给你指出一条正途。他自己走过的路,给你参阅,让人不至走弯路。

现在学画,教师把自己的常识通知你,这只能是一半之功。你要把学到的这一半结合日子,验证它,运用它,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才称学到。

根基往往在瞬间中体现出来。能做暴风雨中的雄鹰者,完全赖平常磨炼出来的坚实身手。

学画要留意两点:

第一是按部就班;第二是翰墨运用。

没有翰墨就不成我国画。没有笔就无骨法;没有墨就无神韵。当生果还没有老练时,虽然给太阳晒,用火烤,乃至涂上颜色,其实仍是生的。学习亦如此,应该老老实实。由生到熟是个必定进程。

不学则已,愈学愈难,知难就能进步,因有寻求才觉难,觉易乃落后之兆。

画中必带生(生就是追有求),不宜过熟。从生到熟,又从熟到生,是一个研讨进步的进程。若全熟则会变成庸(即纯熟)。“熟中带生”,说的是对自己不满足而寻求着新的东西。

画家要四知:知天,知地,知人,知时。

凭理性作画可贵其生,凭理性作画则可贵其理;要凭理性而兼理性,此方能活。

“勤奋好学”。手要勤,脑也要勤。学识学识,就是多学多问。要学会“问”。古人说“百思不如一问”。要问人,也要自问。自问自知。唐人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用笔 用墨 用色

画应快则快,应慢则慢,慢而不滞,快而不飘。线条之真假处理,用笔之干湿,粗细、疏密、抑扬、转机、轻重有必要相宜,不然书面均匀,刻板。

俗云:“快工不巧,快饭不饱。”画画不能贪快,快则易草率,过慢则易呆板。

高剑父先生言:“画画用笔,易放难收。”正如下山,如从山顶向山下跑,便无法收住了,一般应该宁慢勿书快。

我国画要讲究翰墨,无笔何能成画。

我国画家一贯着重“人”和“笔”,毋使“笔”用“人”,画法与书法用笔道理相通。

执笔欲紧,运笔欲活。

作画要练会悬肘,不然无法扩展作巨画。

学画之初,必定要把食指虚拳之执笔办法练成习气;一朝一夕,天然能紧而灵敏。

用笔应悟之于心而运于手,一笔之尖凹凸崎岖,快慢抑扬,真假粗细,心手相应地表达出不同质感量感的东西来。

用笔时心不厌精,手不忌熟,熟者娴熟,而不是纯熟。俗语云:游刃有余就是此理。

运笔锋正晚易藏,锋偏易露。用笔要讲藏锋。若崭露头角则易轻浮,而难于沉重;但锋也勿全藏,全藏难显精力,应以有锋处露其精力,藏锋处含其兴趣。用笔慢是取其宛转,快则取其奇巧。应竖应斜,随物而定。顾恺之曰:“若画轻物,宜利其笔,若重物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应做到乍徐还疾,无往弗收。总而言之,用笔离不开“精”“神”“气”“力”四字。用笔忌霸忌恶,忌崭露头角,一目了然。

古人说:用笔宁有犀气,毋有霸气、市气、庸俗。

用笔有气有韵,千变万化,是从各种素质得来的。

用笔聚精会神,如箭在弦,剑拔弩张。意奋则笔纵。古人云:用智 不分,乃形于神。

画之先,必深思熟虑,做到胸中有数,然后着笔,即所谓意在笔先才干趁热打铁。犹如在江心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应捉住时机,不能犹疑。古人云:犹疑者,事之贼也。

用笔第一要“准”,第二要“活”。原则轻重快慢浓淡巨细得其质,得其形;活则得其气、得其神。

用墨足以表达人之素质志向。古人云:“人品不高,翰墨无法。”翰墨是直接写人心里爱情的东西。

用墨应设法露其光荣,墨过干燥则无气韵,过湿则无纹路。总归要掌握它就得下时刻。

用墨无气则浑黑一团,是谓之死墨。活墨则有气有光荣,死墨无气无光荣。

古人用墨办法有二,一种是屡次积成谓之积墨;一种是一遍画成。积墨过多易伤气韵,要能薄中见厚。一遍过的虽易得气韵,但有时可贵淳厚。

初下手者,宜先用淡墨,以其可改可救,但有掌握后,则不拘于此。

画中空白之处,须分外当心,一错难改。成语云 “墨悲丝染”,你们应好好体会。

画山水须以整体为重,以势为主,上色亦然。大天然改变无常,不以整体取势,则四分五裂,不成画矣。此乃用色之总纲要。古人云:“色有色气。”

山水画之上色,除金碧青绿山水外,须以清淡为主,不行过重,过重则不空灵,且简单以色凝墨。昔人云:“世人皆以上色为易,其实极难,如重入炉火,再会火候,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色与墨,相辅相成。要色不凝默,应保存墨之光荣气韵,显出笔之精力。

一画之成,要颜色一致,像音乐相同,假如音乐调子不和谐,则乱七八糟矣。

画之落墨,从部分隔端,须胸中有数,条条有理。而上色相反,以整体为先,逐渐深化,求其细部改变。渐显层次,丰厚起来,使色墨相辅相成,契合整体之精力。

上色之法,不能心急,要有进程,应浓就应淡,一遍多遍,须仔细考虑然后下手,要求颜色薄中见厚。

初上色,宁淡勿浓,淡者可加,而过浓则无可弥补。

上色要有用笔,方见色之气韵。

上色之法,有烘托之分,有不见笔痕,有可留笔痕。染也有干染湿染之别,湿染笔痕含糊,一般用于第一遍取大效果,后用干染。

染完一遍色,俟干后仔细调查一遍,然后再染。套色之法,取其薄中见厚。古人画绢,也有在反面套色者。

我国画设色分重彩和淡彩二类。但不管重彩仍是淡彩,有必要以墨为主。特别是重彩之青绿,其色厚,易掩翰墨之气,用之更应留意。

青绿山水分大青绿和小青绿二种 。大青绿 之画。用笔宜浓且重,线条宜少;笔沉浓重,使之色墨比照激烈,线条少使青绿杰出。

重彩难在气韵,淡彩难于淳厚。

石青、石绿、朱砂均是矿物质颜色,只要厚薄之分,并无浓淡之别,故用起来较难(如石绿按微粒结构巨细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等,微粒越细,其色越淡。当然还要由其本质的色决议,故选料是已开始分最初、二、三绿。越粗越难用,胶多则滞,胶少则易掉落)。

青绿之色,不行和粉,因铅粉中有铅,与青绿起化学改变,一起也无通明感 ,也不宜用桃胶。

青绿不能和藤黄,和藤黄必定发黑。

藤黄是一种树胶,有嫩黄、老黄二种。老黄易枯,嫩黄则新鲜耐久。藤黄不能泡水,泡水则退胶,干后成残余矣。

藤黄和花青成淡绿。再和墨成老绿和汁绿,老绿用于山水中之夹叶,易与墨和谐。

山水画中,黄紫二色宜少用,一般黄以赭石代之,古云:黄与紫,等于死。

用粉不宜太厚,如以薄之纸或强绢作画,则有时于反面烘托可矣。

着完一遍青绿之后,候干,可用水渲一遍,避免染第二遍时颜色变重。

画青绿宜用纹细之纸,纹太粗不宜用,古人则多用绢。

描摹

临画有必要忠诚于原作,但要以悟为先导,着重于原作之精力,不要依样画葫芦,拘泥于点画之间;但一起又须与原作相貌相符,吸收它的精华,操控于规则法度之中。

调查贵精,描摹贵似,以神为主切忌谨毛失貎。

临易失形,但易得神,摹易得形而易失神;临收成多,易稳固,摹虽有收成,而易于忘掉。

临画运笔宜比原作慢,不错不漏。

黎雄才论语写生

画树先从枯树下手,树为四枝,这是画树的原则,画时先从大处着眼,先捉住树的整体特征(即树的精力),一般来说,大中枝不宜活省掉,小枝看情况要进行归纳提炼,至于树梢则能够斗胆舍去。树干、大、中、小枝的份额要求根本精确,选材时要健康的,不是变形丑恶的。

先取其势,后取其质。大势既准,则质易求矣。画树要体现出树的年纪、性情、姿势、背向、成长土壤的瘦肥程度等。

树的重心尤其要特别留意,由大到小是画树的大原则,即干至枝至梢是必定之理(但有破例,则必有原因,如裂开或瘿或伤者),树顶受阳光叶子较多,靠树干处叶子总是稀少的。

画树多是笔笔见笔,无皴擦点染可藏。

画树一般都宜用浓墨,中前景的树有必要的话亦可用浓墨。这是由于树与其他物象比照起来是较浓重的。此亦即古人敢用淡墨画山焦墨点苔之理也。

交叉有致,此画树的要诀,切忌根顶俱齐,在同一画面中有十棵树以下的要务求改变,不使相同。

老树如白叟,纹路多而清楚。城市中的树经人为修剪者多,故不能极端天然之态,但仍能够画。画树要 如画人相同,严格要求。

春树枝软摇曳,不行点墨叶,以草绿着之枝头,以示嫩芽。古人画树有用藤黄入墨,使其色润泽,一般矛条细枝,不必双勾,但与双勾合处(即与树干交接处)不能截然分隔,合处上色要浓,可染淡墨。古人云:“山水不问树。”即天然中树品种多,而又缩小千百倍,故不能阐明什么树之意。

树无一寸直,故用笔要多转机,以表老干,如以缩一百倍而言,一寸即一丈也。

画树要苍健老硬而有姿势。平原肥美而土厚者之树少露根,石壁山崖之树露根的较多。

一般画树之四时有:

春英——叶细而花繁;

夏荫——叶密而旺盛;

秋毛——叶疏而漂荡;

冬骨——只要树枝,但亦有因地而异。

树与山石有亲近联系,山的丰茂华滋之态,有赖于树木来体现。

枯树难工,简而有致,繁而不乱。

深山密林之中,间有枯树,这是天然之理。树亦多直干参天,以其密而迫使向上,汲取阳光。

画树从头画起,直到树梢,这是取其成长之理,亦取其势。画枝以顺手为宜。此下手之法,当了解之后则不管。

画树要留意特色,树类许多,东南西北,成长规则 各异,春夏秋冬,风晴雨露,时而不同,须不断调查,不断研讨。

大凡树之枝,一般都是向上生的,下垂者乃死枝也。

山与石,用笔之处,其抑扬转机,应从实在中来,一笔有阴、阳、背、向,皴法仅仅协助清楚层次,丰厚改变罢了。至于用笔的方圆,应从目标中来,有方多圆少,有圆多方少,纵横聚散,改变无量。

“石无十步真。越追的详尽越不似,实凭大感觉。故画石浑沦包破碎之语,总而言之,得其神,取其势,“山形面面移,石无十步真”,即此理也。

石之皴法要参互而用,浓笔要清楚妥当,使其层次更清楚,淡笔多而不乱,纹路有必定规则,并做到笔简而不觉其简。

山静水活,须体会其趣。

年代变,事物变,艺术家的思维也应该变。但无论如何变,仍是从日子和传统根底上来的,不然变不出新的东西来。

能像然后才干不像,未有先不像然后能像者。

画山水必立意为先,至于意境的寻求,则需各种涵养作根底。

山水也有其生命和精力相貌,因而有必要留意调查,汲取其健康而最美的典型。

画山水要动脑筋,深化调查目标之结构,表达大天然无量之美。平常多堆集资料,更多地在调查中去知道其不同之处,故须心摹手追,深化其理。

山水大物也,天涯之中写千里之景,故以取势为主,即注重大处。但大不忘其细,即先从大处着眼,然后深化详尽。大宜远看得之,大,可得神取势,近是可贵其神和势。留意大体全面,无一叶障目之碍,无失貌之病。不忘其细,即在留意大之后就要近处求之,要明察秋毫,深化其理;细能取质,深其筋骨,不忘其形,追其深度。在大的情况下必要以细为根底,写细时勿忘以大包含,这才干得其整体。

写生办法有二字,一曰“活”,二曰“准”。“活”则物我皆活,能活则灵,灵就能变;活无定法,法从目标而生。物有常理,而动态改变则无常,出之于笔乃真神妙。所谓神妙即熟极而生,顺手捡来,就是功夫处处。“准”一般来说不离其形,原则重规,眼力原则着笔才准;形与神要合一,若只求形似,则非画也。

古人说神,其实就是知道通透全部,想办法把目标更进步一步,而有自己的精气神在,画面活现之意。

看山要形象化,把它看成人那样,山之四时时节,像人那样各有不同。春山如笑,有蒸蒸日上之感。只要多了解,才干画得透。

在实质问题未处理,根本东西未明其理之前,夸大处理是不行能的,硬是要干,成果则是掩耳盗铃。

写生一般分为三种:

境地比较大的(局面大、东西多),构图要求完好的,使用多些时刻运营。不宜贪多写全,贪多则简单概念。

作为资料用的写生要有一个中心点,宜多写多堆集,以备不时之需。

当时刻缺乏时,宜多作速写,记其最精华、最动听、最有用之处。

写生一方面是加深对天然的知道另一方面是培育自己的体现力,即按各种目标去寻求不同的体现办法。这也是发明的进程。

没有具有境地的小景,可偶作资料之用,不要硬凑成一幅景。

创效果的资料,搜集应尽量详细、足够。

资料搜集可分为三种:

部分资料,不很完好,而搜集时对安排结构须力求清晰。

整体性的资料,包含有必定局面气氛和颜色的。

备用资料,虽跟眼下创造的联系不很亲近,但为了如果之需,可搜集备用。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