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生活在左·林栖:以手心力量为传统手工艺赋予原力

本站 / 2019年11月11日 11:53

品牌

在2013年生活在左成立之初,我和我的团队去了当时中国的黔东南一些地区做手工调研,当时还没有客栈,有的寨子里面还是保持着对于外界好奇又陌生的状态,我们采集了许多当地民间个人保存的嫁衣,是的,嫁衣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是意义非凡,这倾注了一家人一生的祝福和一位女子一生的心愿的服饰,无论哪个时代都是流光溢彩。

您为什么会那么热衷于传统⼯艺?在此次发布会上应用了哪些?又做了哪些创新?

说到工艺,乃至传统手工艺,想必大家都可以如数家珍了,尤其在2019年这个当下,无论媒体还是周边的生活中,理论也好,传媒报道也好,非常的多,当然这是一件好事。其实,作为生活在左的创始人,我对于这一点并没有过多去做理论和道义上的分析,关于我和我的团队,也没有对于理论做过多的对外宣传,因为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人更会选择埋头苦干于对于手艺的钻研进取,默默无声,却能创造出非凡的手艺作品,我想,我们团队应该是属于这样的一个群体。

当然这样一群沉默的人,并不是我们擅长沉默,而是每个时代,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首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持有钻研者的心并怀有对造物者的感激之情。我自己,学生时代读的是工艺美术木雕专业,当时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有很多当地以木雕手艺从业者,并且浙江一带的木雕在自古也享有盛名,当然,从业者的环境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两样,大家无论春夏秋冬,喜怒哀乐都需要将自己的双手和心默默留给时间……

在2013年生活在左成立之初,我和我的团队去了当时中国的黔东南一些地区做手工调研,当时还没有客栈,有的寨子里面还是保持着对于外界好奇又陌生的状态,我们采集了许多当地民间个人保存的嫁衣,是的,嫁衣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是意义非凡,这倾注了一家人一生的祝福和一位女子一生的心愿的服饰,无论哪个时代都是流光溢彩。在嫁衣研究中,我突然意识到一个近乎哲学上讲的概念:我们都会消失在时间之中,今日所做的一切都会变成未来的一段历史,即便没有文字记录。

造物者,应该创造一些未来人看后也会赞许不已的物件才是!这才是传统手艺匠人的内心力量,支撑着他们创造出无数经历斗转星移却依旧楚楚动人的物件。就像奈良的正仓院,保存的那把五弦螺钿琵琶,转眼千年之后,螺钿的星华已经如同昔日泪目。

在后面这七八年里面,我每次在时尚和手艺这两者做研究的时候,也会思考我的定位是什么,我的团队定位是什么,我们究竟为何奉行“物随人长久,人随物安定”这样的信仰?

在奈良大学和京都大学寻访古籍的途中,偶尔读到了柳宗悦先生的书,提及“手艺就是时间的艺术”,这九个字一见倾心,他道出了我们从13年开始寻迹,从中国内蒙古阿拉善、中国贵州、中国苏杭、中国南南北北以及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的格拉斯地区、西班牙的安德鲁西亚省、芬兰的北欧萨米人区……以及日本关西不同的手艺人的工作室和生活区,时间的艺术,就在这默默无声的7年时间里面弹指间成就了这个品牌,成就了我的手工团队。

就像在本次发布秀上的作品,就由我们手工两个重要的研究团队完成,分别是生活在左传统蓝印花团队和植物染色团队。我们2017年成立了生活在左传统生活文化研究所,致力于每项传统手艺的分类和专项研究,这两个手艺团队的负责人也都是年轻的设计师,今年,我们品牌推出了《品牌之蓝色体系》和《品牌之红色体系》,在这两个体系基础上,还做了品牌按照盛唐时期配色技巧整理了《袭色目录》,这样我们的染蓝和染红,无论丰富和技艺的生动性都得到了发挥,传统基础上我们将工艺在纹样和图形上更加时尚和多元化。

在原材料的实验中,结合了当下年轻人以及我们客户对于触感的喜好,将传统的丝绸和棉麻基础上,还原出古典和现代结合,一中一西,古今结合的蓝染作品,我们的客人今年看完秀之后给我们来信说:“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色彩的碰撞,更是意识和理念的碰撞,古中有今,今中有古,就是这种感觉,是生活在左带给我们的一直以来说不出来的感动。”

在《原力》这个系列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件作品?

说到最喜欢,对于设计师来说真的很难,就像你身边最重要的两个人掉进河里你想救谁一样:)

不过,今年我个人最满意的还是马面裙这个系列,这个系列之所以满意,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这次突破了马面裙原本一条裙子的束缚,大家都知道,在2018年英国伦敦国际时装周上,生活在左有幸被邀请作为开场秀的设计师品牌,我们当年《五色》系列就是以马面裙来做的研究,但是时隔一年之后,我们在马面裙基础上做了很多尝试,推出了微马面裙、大马面裙、半身马面裙、凤尾马面裙等等,当然这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张若虚。

张若虚,孤篇力压全唐的诗人在他的《春江花月夜》里面表达的一种美学的至高境界,就是宇宙观,以宇宙的视觉来看待万物,我们团队在今年中秋节就表演了这一段诗朗诵。当然这种审美也在当下赋予了我们哲学的思考,把马面裙按照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方向,拆解重组,以及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结合当下时尚的穿着习惯、审美习惯、材质的差异化,做了一整个系列,这个系列,我自己比较满意。所以,说起最满意,自然是这个了。

大部分设计师都在强调中国元素,您认为您与其他设计师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这个问题源头还是如何理解中国美。

中国美是什么?中国美从何而来,中国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在中国元素这4个字背后的中国精神是什么?生活在左传统生活文化研究所,每个月每个研究小组都会做一个专栏的内部研究成果汇报,我们针对于中国源头的理解,以及在世界这个舞台上,中国美,中国元素的梳理和运用做了详细的归类。

我个人不是一个喜欢脸谱化去设计的设计者,符号或者关键词这是在某些时候是一种捷径,但是既然是捷径,谁都可以走,谁都可以成为这些元素和符号的代言人,但是我们的历史是不仅仅是符号构成的,而是由人构成的,这个最生动最有趣的是对人的研究,就像我们在看待《清明上河图》或者《春江花月夜》一样,看的不是里面的图案或者某一句诗,而是阔别千年之后,人的悲喜,人的离别,人的起起伏伏,生命的个体以及宛若星辰一样之于瞬间和永恒的宇宙中,这样的情绪就是我们设计师的情感来源。

有时候,读到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都会备受鼓舞,这是何等的怅然若失又心旷神怡,之于这种感受下的设计,在雪白的草稿上,或者胚样里,都会体会到这种使命感,就是要做不会被后人看起来不可以或者无诚意的设计,设计的语言很难表达,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既然我们生来选择了这个行业,既然内心已然如此被古人之美的价值观所充盈,即便我们选择沉默,相信有志同道合之人一定会共鸣,共知了吧。

原力,这就是原力的力量了吧!

在设计领域,最让您觉得满意的成绩是什么?

作为设计师,在这个每天从事的行业里面,我自己每一场秀,一次演出,一次订货会,一次上新,一次客户回访,一次采风,一次……都会加重一次对于这个品牌坚定的信仰,我身边的团队也和我一样,有次我在一次和设计师聊天时候,我问他,你在当初进公司的时候,是最需要一份工作,还是最需要一种归属,他当时回答的我是一种归属,7年过去了,我们这位设计师已经今年当了爸爸,在公司里面结婚生子,再次聊起来的时候,这份归属感依旧。

我是一位2名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陪伴他们的过程,也是我自己成长的过程。

我的设计师们,我的团队的成员们,和我在一起,面对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是我自己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相互鼓励,有时候吵架拌嘴,有时候冷战,但是当我们坐到一起,拿起钩针,拿起画笔,马上又像一家人,因为我们的心一直在一起。

这就是,我最大的财富,并且我始终认为,在这品牌7年多的历练中,这一切都是我的团队对于信仰的历练,所以这是品牌原力的力量!愿原力与各位同在!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