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洞苗寨 我国最终的穴居部落贵州中洞苗寨

旅游纵览 / 2019年06月24日 04:58

健康

徐忠东

贵州是我向往已久的当地。上一年4月中旬,有幸到贵州采风,在这儿我参加了贵州姊妹节开幕式,又随团去了几个很有特征的苗寨、侗寨,领会了加榜梯田等贵州美景。贵州给我的初度形象就是,山青水秀人更美,乐在此乡不思归。当然,贵州也有不少落后赤贫当地有待开发。这个被人们称作“我国最终的穴居部落”的中洞苗寨,坐落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水塘镇的格井村。在100多米宽、200多米深的天然石洞里,现在只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18户人家,共73位苗族人。

采风团活动完毕后,咱们几位影友又在贵阳市摄协副主席乔启明教师的安排下,特地去了“我国最终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看了看,感受颇深。

中洞苗寨知名,听说是源于一位美国人。2003年,一位名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来到这儿,看到苗民的日子条件十分差,便捐款10万元人民币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并修了石板路,还给每户800元,让人们用于购买羊、鸡等,以改进日子条件。从此,中洞人们过上了有电有光的日子。随后,湖南卫视于2006年播出《窟窿之光》及2008年又播出《变形记——爱在远山》之后,中洞苗寨便被渐渐揭开了奥秘的面纱。

洞中苗民住的房子都十分粗陋,大多是竹席围起来的。单个的是用木头盖起来的,家中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有个小电视、洗衣机就算不错了。咱们先后进了6户人家观赏,总的感觉是很破旧。住在洞中左边中心方位的一户苗民,家中只要一位白叟家。这位73岁的白叟,两年前她的老伴和儿子不幸相继过世,现在只要她一个人住在洞中,周末或节假日时孙子辈的能回来看看她,就是她最期盼的。提到自己的不幸遭遇,白叟家满眼热泪。

洞中左边住户最里边的一户人家条件还能够,有必定的招待才干。夫妇俩以招待游客就餐為主,饭菜很简单,腊肉是最好的食物了。

洞中还有一户人家条件好一些,办了一家农家乐,看他家墙上挂的那些旗子,就知道是个野外沙龙的基地。听说,中洞邻近是一处很有名的攀岩名胜。

咱们刚入洞时,正好碰上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在家门口晾衣服,我便与她聊了几句。她介绍道,她老公终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来一两趟,她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无人协助。因要照料孩子,常年出不了大山。她还通知咱们,她在外打工时认识了自己的老公,之后,便从广西嫁到了这儿。现在家中日子还牵强过得去。

洞内人们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每周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米面粮油等日子用品,其他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聚在一起拉家常。洞内的日子平实而质朴、单纯而夸姣。尽管赤贫但洞中的苗家人知足于此。这样的穴居部落日子,让人为之感叹。

在洞中,咱们还看到了现已抛弃了的洞寨小校园舍和校园的篮球场。据乡民讲,因洞中住户少,孩子也不多,班级设置大多是合班的。后来小学搬到了山外,孩子们每天要走两三个小时才干抵达校园,很是辛苦。

住在洞中,有两个大问题:一是吃水不方便当;二是进出货品难。曩昔吃水都是靠接雨水吃,后来政府协助建了蓄水池,从山下往山上抽水。这个问题算是处理了。但运送却是个一向未处理好的大问题。山里山外进出货品,全赖人工挑、背,上山2公里,下山2公里,加上负重,进出一趟是很不简单的。

听说,“部落”是解放初为躲土匪逃进来的人家,后来太平了,当地政府曾劝洞中居民搬出去,但他们仍是觉得洞中日子好,冬暖夏凉,这种日子方式便保留了下来。

前些年,政府为了改进苗民的日子条件,出资在山下建了些住所。有些原住户已搬了曩昔,有些还留在洞中,听说是由于吃水问题没处理好而不肯搬,还有的以为在洞中住习惯了,安土重迁,不肯意往外迁。

当然了,令人欣慰的是,当地政府为了开展旅行事业,已出资1500万元,建造从山下到山上的参观缆车。这个全长750米,最高落差180米的中洞苗寨参观索道缆车,本年现已正式注册运转,中洞苗寨的乡民可免费乘坐。此索道的注册,不只便当了游客参观,也为中洞苗民的日子供给了便当。

景点的开发,给乡民带来的旅行收入远远大于靠天吃饭的农耕收入。假如不是交通的不方便,这儿也会像其他景点相同游人如织,可是,也正是由于交通的不方便当,使得这儿的田园还坚持那份安静,朴素的乡民还流露着人道坦率的一面。

黄昏,山中的全部都被落日染成了赤色。站在中洞对面的高坡上举目而望,中洞就好像存于万物中的黑洞,那条缠绕在山间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小路,好像一条环绕于云海之间的登天梯,弯曲而险恶,纤细而绵长。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