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深度 我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的模范

景德镇陶瓷 / 2019年09月30日 14:54

健康

陈宁 吴艳 张俊娜

摘要 《勾雅新注》是由日本学者盐田力藏于1939年译注《勾雅》而成的一部作品,也是我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实践的一次很好测验。该书编列办法合理,注释办法妥当,注释内容具有前史学、工艺学、文献学等许多研讨价值,在我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实践乃至整个中外文明典籍深度翻译实践中都可谓模范。

要害词 《勾雅新注》 盐田力藏 陶瓷典籍 深度翻译 编纂价值

一、导言

“深度翻译”(thick translation)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阿皮亚(K·A·Appiah)于1993年提出的。阿皮亚将“深度翻译”的含义描绘为“在翻译文本中,增加各种注释、评注和长篇序文,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厚的文明和言语环境中,以促进文字遮盖的含义和译者的意图相交融”。从作用论来看,深度翻译将翻译同谨慎的文明学术研讨结合起来,实际上已属“文明翻译”或“学术翻译”的领域。它不只保留了源语文明的特征,还促进了意图语文明对他者文明更充沛的了解和更深切的尊重,特别适用于涵纳丰厚文明信息的前史典籍、学术作品和内容不易被了解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歌、赋等)的翻译,其承受目标也是对原文及其背面的文明常识感爱好的异域读者和研讨人员。可是,深度翻译终究应当怎么施行,只能让译者自己规划详细的施行办法。现在学界环绕深度翻译的概念、意图和详细实践办法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视角和观念。中外译者在中译外或外译中的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如《红楼梦》《西游记》《道德经》《中庸》《尚书》《荀子》等我国古代经典文明典籍的外译效果,或《亚洲简史》《瓦尔登湖》等外国典籍的中译效果中,都可看到深度翻译实践的测验。

清宣统3年(1911年),清末鉴藏家陈浏撰成《匋雅》一书。该书既是古代文明典籍,又是陶瓷专业论著,包含着丰厚的常识文明信息。这样的典籍,若让国外读者和研讨人员研读和了解,则更须选用深度翻译的办法进行外译。而成书于昭和14年(1939年)的《匋雅新注》,就是一本有关《匋雅》的深度翻译力作。该书由日本学者盐田力藏翻译和注释,由雄山阁出书发行。盐田氏在《匋雅》原文内容889条的根底上,还将参阅文献列入条目之中,使其原文内容增至910条;将内容逐条翻译成日文,对文中的要害字词用日文作了注解。从作为深度翻译重要施行手法的副文本界说,包含文本外副文本(如目录、图解、附录、跋文等)和文本内副文本(如文本内呈现的各种注释)来看, 《匋雅新注》由译者绪言、匋雅细目、事项索引、时代索引、陶窑通览、窑技体系通观、正文、解说弥补等8个部分构成,而正文中在对条目进行翻译的根底上,还进行了很多的注释。因而,虽然深度翻译理论呈现较晚,可是成书于1939年的《匋雅新注》一书,可称作是现在成书较早,亦比较完善的我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之作,其结构编列、翻译办法和注释内容等,都可谓是我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的模范。下面就对该书的编纂成因和编纂价值作以剖析。

二、 《雅新注》的编纂成因

日本陶瓷界对我国陶瓷的开展一向保持着灵敏的触角,在学习我国陶瓷技能的一起,也注重着我国国内刊行的陶瓷典籍。以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典籍为例,《陶说》于1873年便由三浦竹泉翻译为日汉对照本出书,《景德镇陶录》于1907年由藤江永孝翻译出书,《饮流斋说瓷》则在1919年由水壶轩主人译注出书。与这些陶瓷典籍比较,1939年盐田氏译注的这本《訇雅》,译注时刻显着较晚。究其原因,除了《訇雅》原书呈现较晚的要素外,还应与日本其时的时代布景和翻译者盐田力藏的个人要素密切相关。

1、日本其时的时代布景

日本从大正6年(1917年)开端,受军国主义思潮的影响,国内呈现了一股为查询我国各项资源而进行翻译的热潮,尤以昭和14年至昭和16年最为鼎盛。据计算,这3年共呈现矿产类译本18种,农业类译本53种,工业技能类译本25种等。而《匋雅新注》恰恰也呈现在这段时刻,这不能不让人将它与这股翻译热潮相关起来。我国从鸦片战争开端,大批文物丢失海外,尤以一水之隔的邻邦日本为最多。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其政治、经济、文明、教育等面目一新,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经济实力和对我国古玩极感爱好的文物保藏人士;而与此相对,我国国内长时刻的动荡不安,导致整个国家经济衰落,百孔千疮,一时刻变卖文明、盗挖文物成为风潮。正是这种对文物需求的不对称性,促进很多日本古玩商人来到我国,网罗我国文物。这种风潮一向持续到二战才告完毕。因而,正如盐田在“译者绪言”开篇所言的“古玩爱好”那样,《匋雅新注》就是在这样的布景中发生的。

此外,就陶瓷出产技艺而言,日本进入明治时代后,经过一系列维新变革,如引入国外先进的出产技能,聘任专业的制造人才,特别是聘任了德国化学家瓦格耐尔(G·Wagener)等,极大地推动了日本陶瓷业的开展,并促进了日本与西方国家陶瓷出产技艺的沟通。而我国从鸦片战争开端,因为经济衰落,办理无序,陶瓷业出产精神萎顿;进入民国后,因为政局动荡不安,陶瓷专业人才很多丢失,乃至呈现了某些制造技艺的断层,出产数量和质量都严峻下降。在这种的布景下,日本陶瓷开端替代我国陶瓷,逐渐占有了亚洲陶瓷出口的主导地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急需学习我国数千年来的制瓷技艺和出口经历,而《匋雅》一书正可满意他们的这一需求。如《匋雅》中就总结了欧美各国对陶瓷釉色、器型、图画的不同喜爱:“西商重画之心,不如其重色,是以康窑梅花罐颇有声价。”“法商则尚五采,虽极破碎,亦不甚计较。英商爱青花,近则价锐减,而上品者仍不减。美商则以赤色、天青色官窑之有款者为上,俗谓之‘一道釉,尤重瓶罐。德人又喜毡包青之瓶罐也。”“西人之论我国贡物,均以雕绘龙形为至显贵,而奇人逸士之嗜瓷品者,又往往不喜龙也。……欧人重鹰、狗,华人则重鹰、熊。独至于狮,中西兼重之。雕、绣皆然,此不第画之瓷品也。”《訇雅》的编列办法,与《陶说》《景德镇陶录》《饮流斋说瓷》不同,其结构不成体系,内容多以鉴赏和总结性的文句为主,但这刚好契合了其时日本陶瓷业开展和古陶瓷鉴赏的需求。因而,《匋雅》不同于我国其他的陶瓷典籍,直到1939年才被盐田力藏翻译引介到日本。

2、盐田力藏的个人要素

盐田力藏于1864年出生在二本松市一个半农半商的家庭。其父博学,具有广泛的常识面;其兄盐田健藏从事万古烧的陶瓷贩卖,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盐田力藏自幼就对陶瓷充满了猎奇和浓厚爱好。他在松冈小学担任教师时,节衣缩食,运用业余时刻研讨濑户烧。1885年,21岁的盐田为了自己的爱好和信仰,辞去了松冈小学的教职,前往东京边做记者边持续从事陶瓷研讨。1899年,他有幸被正冈天心欣赏,开端在东京艺术大学开设陶瓷讲座。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很多的陶瓷典籍,触摸了不少陶瓷艺人和研讨者,这对他后来的作品研讨有很大的协助。1909年,盐田开端编撰《日本近世窑业史》,为了专注作品,他根本上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随后,他还编撰了《明治工业史》《大日本百科事典》《陶瓷大辞典》《近世陶瓷器与窑业》《支那陶瓷精鉴》《支那历代陶窑类篆》等与陶瓷密切相关的典籍,可谓作品颇丰。由此也可看出,盐田通晓陶瓷工艺和日本陶瓷史,常被称为“日本近代陶瓷研讨的前驱”、“日本陶瓷研讨榜首人”等。此外,盐田对我国的陶瓷工艺和陶瓷史也有着较为体系的调查和研讨,特别是在晚年,他开端总结和运用他多年来对我国陶瓷研讨的累积效果,这首要体现在他对我国陶瓷典籍《匋雅》和《饮流斋说瓷》的翻译和注释上。正如他在《匋雅新注》“译者序文”中所言的“时年七十五”那样,直到晚年,他才能对《匋雅》的文字内容作出客观精确的了解,才能以深度翻译的办法对《匋雅》进行日文翻译和注释,所以才有了这部传世之作《匋雅新注》。

三、《訇雅新注》的编纂价值

《匋雅新注》的呈现,关于其时日本陶瓷工业的开展及古玩陶瓷的鉴赏保藏具有重要的指导含义。而《訇雅新注》书本自身就具有较高的编纂价值,其间比照榜首部分所述深度翻译的理论界说,能够说《匋雅新注》是深度翻译的模范,能够成为现阶段中文典籍外译的重要参阅办法。本部分侧重从该书的编列结构和注释办法两个方面来剖析其编纂价值。

1、编列办法

《匋雅新注》一书由译者绪言、訇雅细目、事项索引、时代索引、陶窑通览、窑技体系通观、正文、解说弥补8个部分构成。除掉《匋雅》正文外,新增的7个部分充沛体现了深度翻译办法的精华。如盐田在《译者绪言》中介绍了作者创造的布景及意图、相关陶书的研讨状况、内容构成、参阅文献等;在《匋雅细目》中,将《匋雅新注》各条触及的陶瓷种类或专业术语按在《匋雅》中呈现的先后次序予以列出,便利读者按需查询;在《事项索引》中,提炼了各条意图要害词,并将这些要害词按日文五十音图次序编成了事项索引,还将各个陶瓷种类及其相关常识别离在哪个条目中呈现过作了详细计算,如此可为读者环绕某类陶瓷或陶瓷概念,供给更为归纳和精确的常识信息;在《时代索引》中,则将《匋雅》中呈现的首要朝代、皇帝作了简略注释,还标明晰相对应的日本时代和呈现在《匋雅》900多条目中的方位,如此可为读者供给明晰的我国前史流向表,以及各个朝代和皇帝在位期间大致的陶瓷出产特色和开展状况;在《陶窑通览》中,以《陶说》《景德镇陶录》《饮流斋说瓷》为根底,以工学博士北村弥郎、釉料学博士中尾万三、技能家小森忍的研讨为参阅,编撰了“陶窑通览”,即以“时代”和“地舆”两条线别离介绍了不一起代和不同区域的窑口,并将这两条线进行归并计算,编撰了“陶窑计算表”,分列出各个省份在上代、中代、近代的窑口数量,使各个省份的窑业开展演化状况一望而知;在《窑技体系通观》中,在参照别人研讨效果的根底上,短小精悍地介绍了我国的釉色开展史、我国窑口的开展变迁、我国各个时期的代表瓷器及其特色、我国瓷器的分类规矩和办法、我国青瓷的技法和特色等,虽然这部分所述略显无序,且不深化,但却从前史和科学两层视点简述了我国陶瓷的制造技艺和出产开展中的重要要素,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瓷器,颇具参阅价值;在《解说弥补》中,盐田依据其时的最新研讨效果,对全书内容作了修订和弥补,还增加了《匋雅》原文中并未呈现,但可作为其时陶瓷鉴藏者重要参阅的名词概念的解说。这种看似与正文无关的副文本的增加,将作品中包含的丰厚的文明、前史及技能常识外化,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翻译的本体内容,加深对本体内容的正确知道。

2、注释办法

盐田力藏在对《匋雅》正文进行分条目注释时,采取了三步注释法。这种注释法对我国文明典籍的日译,具有较强的学习含义。详细体现办法,现示例说明如下。

过程一,在原文根底上加注训读点。如:

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L,粉者。红为二淡红一。绿为二嫩绿一。故日L软也。惟蓝黄仍然。

因为日文与中文的语法结构不同,它需求将语句从中文的“主一谓一宾”结构,转换成日文的“主一宾一谓”结构,所以就需求像“L”“一”、“二”这样一些训读点,来标明语句次序在何处改变和怎么改变。如“L”就表明需求沟通相邻两个字的方位,而“一”、“二”则表明需求要把后边的一个字移到前面两个以上字之前。此外, 《訇雅新注》中还呈现了“上”、“中”、“下”点,表明调整较长语句中小句间的语序。“L”、“一”、“二”这样的读音次序符号对文句进行开始加工后,使略微具有汉文功底的读者就能够正确了解语句结构和词与词之间的结构联系。

过程二,将原文译为现代日语。如:

软彩 粉彩 。彩 粉 、红 淡红 、绿 嫩绿 。故 。惟、蓝、黄 亦然 。

这一步使文句结构和语意愈加明晰明晰,即由古文转换成白话文。经过剖析《匋雅新注》的译文,能够发现盐田在翻译《匋雅》时,根本遵从了作者陈浏所选用的语句结构和用词,没有顺便任何个人片面颜色的加工。这关于科技类典籍的翻译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过程三,进一步解说原文中的专业词语。如:

盐田在翻译原文之后,还针对一些陶瓷概念或专业术语作了比较体系深化的解说,这使读者对原文内容既知其一,亦知其二。

《訇雅新注》一书除上述在深度翻译方面的学习和参阅价值外,其内容还具有较高的文献学、前史学、工艺学等研讨价值。其文献学价值,首要体现在盐田力藏编撰的绪言、附录和正文注释中。如该书提及了我国重要的陶瓷典籍(如《陶说》《景德镇陶录》《饮流斋说瓷》)和相关的研讨资料,还描绘了这些陶瓷典籍被翻译引介到日本的时刻和刊物出书状况,这关于整理和研讨我国陶瓷典籍在日本的传达运用状况,具有重要的参阅价值。一起,该书还录载了日本其时陶瓷技艺和前史的研讨者、研讨书本、研讨现状等内容,特别是在“解说弥补”中说到“在等候书本出书的过程中,参阅新的研讨效果,将研讨要害逐个列出”,这关于比较其时中日陶瓷制造的技艺水平缓相关的作品成果,具有较高的研讨价值。

至于其前史学价值和工艺学价值,首要体现在盐田力藏对《匋雅》原文的日文注释中。盐田在对《匋雅》原文中的要害字词进行注释时,多是从前史学和工艺学的视点进行注释的,并运用现代工艺学的常识对其间的漏误进行纠正。如对《匋雅》“豆青、东青、茶叶末、蟹甲青,数者又各有古雅之气韵,而不能以相掩。”的注释如下:

豆青为景德镇仿处州系龙泉青瓷所作,为复原烧成的铁釉。

东青为近代东瓯(越州方面)所出,被看作青瓷的旧制。“东瓯呈青色,故日东青。”后在景德镇仿制的东青釉,则是在紫金釉中增加少量青料而成。

茶叶末相当于本邦的荞麦手,在我国也被称为厂官窑,呈现在雍正时期,是铁硅酸盐的结晶釉。

蟹甲青呈现在乾隆年间,为铁硅酸盐结晶纹更细微的绿釉。以上皆为铁结晶釉的改变,为气韵丰厚的种类。

由此可见,这儿对《匋雅》原文中呈现的釉色“豆青”、“东青”、“茶叶末”、“蟹甲青”作了注释说明,从前史学和工艺学的视点论述了这些釉色呈现的时刻和相应的制造工艺。

又如《匋雅》原文中论及支钉的文句:“瓷钉有二种,有垂垂如足者,所谓‘爪者是也;又有以竹签支撑皿底而入窑者。迨火候满意,撤去竹签,则亦有釉如钉形(即挣钉也)。”这种以竹签作为支钉进行烧制的办法,纯属作者陈浏的个人猜测和片面臆断,彻底不契合现实,更经不起现代工艺学的考证。而盐田翻译此句时,则先尊重原文句意进行日文翻译,然后在日文注释中说明自己的观念,即“竹签[作为支钉]归于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幻想”。

当然,盐田力藏在译注《匋雅新注》时,也存在必定的缺乏之处。如该书未能言明译注所依据的蓝本。据笔者调查,《匋雅》自1911年初版面世后,因为它是一部实用性较强的陶瓷鉴赏类作品,投合了其时人们辨别瓷器真伪的的激烈需求,因而受到了陶瓷界、保藏界以及古玩商们的广泛注重和注重,后来被屡次校刻重印,然后衍生出上海朝记书庄石印本、上海古瓷研讨会重刊石印本、《静园丛书》本、松华斋抄本等很多不同的版别。这些版别均呈现于1939年盐田力藏译注《匋雅新注》之前,因为它们在内容编列和文字录入方面,存在必定的差异性,故而盐田译注《匋雅》时所依据的蓝本不同,所录入的文字也就会有所不同。而《訇雅新注》中未能言明这一重要信息,是该书的一大弊端。而在内容注释方面,也有缺少考证的当地。如《匋雅》原文中有言:“乾隆朝画古月轩彩之金成字彤映者,亦人名耶?有脂水小篆印文在。”但依据传世陶瓷器物考证,搪瓷彩瓷上常题一两句五言或七言诗,诗首尾往往配以闲章,“金成”、“映旭”就是搪瓷彩瓷上运用频率较高的闲章,并非《匋雅》原文中所言的“人名”。可是,盐田力藏在对该句进行翻译和注释时,并未指出其间的错误。

四、结语

《匋雅新注》是日本学者盐田力藏于1939年译注《匋雅》而成的一部作品。该书之所以呈现于1939年这个特别的时期,与日本其时特别的社会布景和译者盐田力藏的个人要素有着密切联系。就其译注内容而言,盐田做了很多作业,弥补了许多与《匋雅》原文相关的常识信息,所以才有了如此丰厚的副文本,将短短数千字的《匋雅》译注成一本500多页的宏著,还有了除《匋雅》原文之外的前史学、文献学、工艺学等方面的研讨价值。尤为重要的是,《匋雅新注》运用了深度翻译的翻译战略,除了对《匋雅》原文补注的内容外,还增加了译者绪言、匋雅细目、事项索引、时代索引、陶窑通览、窑技体系通观、解说弥补等内容,是我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实践的一次斗胆测验,并且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测验。其翻译办法和编列办法,为现阶段中外典籍互译,特别是其时极端匮乏的我国陶瓷典籍外译,供给了思维和办法上的学习和启示,能够作为模范加以参阅和运用。虽然该书在译注细节上尚存在着一些缺乏,可是瑕不掩瑜,该书在我国陶瓷典籍翻译实践中,甚或在整个中外文明典籍翻译实践中,均可谓模范。它不只推动了我国典籍翻译,特别是我国陶瓷古籍深度翻译的开展,更扩展了《匋雅》一书的传达规模,使全世界懂日语的人都能阅读日译版《匋雅》,以此了解和知道我国陶瓷,还强化了我国陶瓷的世界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了世界陶瓷技艺及其文明的沟通和开展,有利于人们了解其时日本人眼中的我国陶瓷到底是什么样的,以此比较中日两国对陶瓷相关问题的不同观念,进而了解两国在陶瓷认知和思维上的差异性。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