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我只待过两天一夜。陪着长幼,逛逛街吃吃东西看看人。关于台北的形象,在一家子闲话里。
白叟碎碎念,这个城市好,车尽管多,守规矩,过马路不怕,遇到的人都那么有礼貌。小孩则一路兴奋地发现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城市的口碑,大可不必全民查询,老幼皆宜,便是好城。
我也喜爱台北。小范围逛逛,感觉台北在视觉上没有大都市密布摩天楼的夸耀体,有101楼房,也有巷弄平房。步举动线舒畅,不会有占道车辆需求躲闪。购物大楼、高铁站里设有书店,闹中辟出静地。街上人来人往,攀谈真实谦让。到台北,最绕不开的一件事就是吃。城市口味各有偏好,在我的饮食记忆里,北京是荤的,上海是甜的,广州是鲜的,台北呢?仓促而过,模糊感觉到的是细。
细,有多层意思。食物做工巧,包装得细,餐厅装修得细,效劳也细。电影《饮食男女》里有句话:人心粗了,吃什么也不觉得精细了。台北人心思精巧,对食物的情绪,能够看看舒国治写的《台北小吃札记》。全城尚食,东西天然好吃。仅仅我略略操心,这般细食,是否容得下大块吃肉的原始快感。
无食不欢,有吃有本相。逛台北,或许随意吃,更能领会这座食城“好呷”的底气。咱们住在中山北路二段,大道上是银行、奢侈品店,角落就能够进入喧嚣的巷子,找了个小炒店,一家子坐下来,用不着菜单,简略沟通几句就上了一桌菜,口味清新,吃得全家一起点赞。
这一期杂志大篇幅地展开了《台北玩乐漫步地图》的主打专题,由台北人全部好吃好玩的各点,东西南北地扫描一遍,光是看看,就有有味。
关于台北滋味,最近在厦门又领会了一次。话剧《宝岛一村》来厦门扮演,终场时已是夜里十一点,台北扮演工作坊给每位观众发了一个暖洋洋的包子,包装上写着“希望能带给您满满的温暖……”,我心里的台北滋味,起于食物,归于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