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寺古有径山书院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旅游纵览 / 2019年04月23日 17:48

品牌

王先良

早年与几个朋友去过浙江余杭的径山寺,与其说是烧香,不如说是爬爬山,领会一下径山的风景,顺便在山脚的小饭馆吃点土菜,喝点小酒,买点径山茶,总归没有留下特别深的形象。最近妻子送我一本线装本的陆羽《茶经》,读完之后就勾起了我对径山寺的爱好,闲来无事就研讨起径山寺的来历,想不到径山寺竟然还有那么光辉的前史,我便有了一种再上径山的激动。

我家地点的良渚文明村离径山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径山寺是最早的称号,现在的称号应该叫径山万寿禅寺。杭州人都知道灵隐寺,不一定知道万寿禅寺,其实老底子万寿禅寺比灵隐寺更有名,在唐朝是江南榜首名刹。这次径山行,我对万寿禅寺的前史、径山茶、陆羽和《茶经》有了更深的了解。

径山寺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中心修建,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

径山的显赫前史

径山坐落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是天目山山脉的东南余脉,最高峰海拔769米;有霄峰、鹏勃峰、朝扬峰、大人峰、晏坐峰等五峰屏立,以霄峰为最高。径山顶上古树参天,古柏苍松,柳杉银杏,蔽天翳日。五峰之前更有御爱峰,在此可仰视陡峭群峰,俯视江河湖湾。据史书记载,宋高宗赵构曾在此恋恋不舍,故名“御爱峰”。据史载,清圣祖玄烨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第四次南巡时,顺道上径山,由松沅房和尚白峰世鉴迎驾奏对,颇得圣心,玄烨亲书“香云禅寺”四字,改悬寺额。传说乾隆帝弘历也曾到过径山,合抱过粗大健壮的柳杉,所以有南宋诗人范成大曾赞柳杉为“寿木不知秋”。至今,径山古树竹林汇如碧水林海,仍具有诱人魅力。

现在上径山山顶现已修了沥青公路,尽管人行的台阶小道还在,但现已很少有人走了。开车上山尽管便利、方便,但缺少了一种体会陆羽当年原始日子的趣味,我仍是更喜爱从小道走上去,带着水,背着相机,慢慢地爬上山顶,尽管流了一身汗,但站在山顶瞭望四周的时分,油然产生了一种降服天然的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活。

万寿禅寺的来历和苦难

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前史。相传法钦禅师在径山之顶,结草为庵、传法修行、名声日隆、朝野皆知。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唐代宗下诏赐建径山寺。南宋时孝宗亲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额。径山寺原属释教的“牛头派”,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兴“临济宗”,因其道誉日隆,香火鼎盛,规划极为庞大,有寺僧1700余众,寺庙修建1000多间,为全国出名古刹之一。宋嘉定年间,万寿禅寺被列为禅宗东南“五山十刹”之首,居灵隐、净慈、天童、阿育王等江南名寺之前,由此名扬四海,成为“东南榜首禅院”。海内外佛徒奉径山寺为“临济宗”祖庭,历代帝王高贵、诗人骚人、求法和尚接连不断。

    道渊亭安奉着径山第34代住持佛鉴无隼禪师,以及其日本弟子圣一国师的法像,昭示着径山宗风传衍的祖师禅法

径山万寿禅寺自法钦开山至民国时期,共阅历8次毁建,两次大修,但“所恢复远非旧观”,一次比一次式微。1949年后,径山万寿禅寺因年久失修,逐步倾圮,“文革”时进一步受到破坏,原有寺院化为乌有。“文革”后,为维护永乐大钟曾缔造过钟楼,并将3尊铁佛和“历代祖师名衔”石碑供于钟楼。1991年钟楼失火被毁,仅剩寺前宋孝宗御碑。现万寿禅寺仅剩钟楼一座,内悬明永乐元年大钟一口,宋代铁佛3尊,元至正年山历代祖师碑一块,真可谓多灾多难。2008年,径山寺复建工程开端施行,每年还稀有批日本和尚来寺朝拜寻宗。2010年10月,径山寺复建工程奠基。

径山茶的根由

自古以来,喝茶与参禅密切相关。相传禅宗初祖达摩面壁修炼了九年,有一次竟沉睡了,他醒后非常懊悔,割下眼睑扔在地上,却长成一株茶树,达摩摘取茶叶以热水冲饮后,消除了睡意,完成了面壁十年,修成正果,创建禅宗。尔后,凡佛徒打坐入定、诵经念佛之时,喝茶以解渴提神,渐成佛门风气,大凡名山古刹之和尚,都劈山植茶以供饮用。

径山山高林深,雨露充分,相传法钦禅师曾手植茶树数株,逾年即延伸山沟,僧俗同享。自古径山茶就以优质出名。据《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俗话‘雨茶者,以小缶贮送,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与里山坞,出产都多传,至霄峰尤稀少难得,出自径山四壁坞者色淡而味长,出自里山坞者色青而味薄。”宋时径山茶就与天目茶齐各,并排“六品”,被誉为“龙井天目”,意为兼有龙井和天目茶之美。径山和尚终年喝茶参禅、以茶待客,逐步构成一套礼仪标准,是为“茶宴”。佛门高僧与来访者沿围坐炊具茶具,盘膝打坐,喝茶论经,议事叙景,有时还鉴评茶叶,称做“门茶”,有时用开水冲泡粉末茶研发饮用,称为“点茶法”。日本和尚传承并开展了径山“茶宴”礼仪,构成了今天之日本茶道的一个重要门户,日本人借茶道以修身养性、参禅悟道。

陆羽其人

径山共同的地理环境和浓郁的茶文明,招引茶圣陆羽在此长住。陆羽(生于公元733年,卒于公元804年),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出名的茶学专家。据《新唐书》和《唐文人传》记载,陆羽因其容颜丑恶而成为弃儿,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拾得并抚育长大。陆羽虽生善于庙中,却不肯整天诵经念佛,而是喜爱吟读诗书,对茶道特别感爱好。陆羽19岁时便心无旁骛,立志于对茶事的研讨调查作业。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起,陆羽周游神州各地以实地调查茶事,先游巴山峡川,后至江 南水乡,一路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眼花缭乱,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陆羽行至余杭径山,即为径山山水茶叶所招引,长时间隐居此处茶乡。他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化农家,采茶觅泉,品茶鉴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踌躇徜徉,常常至日黑兴尽而归。陆羽以茶农为师、躬身实践、笃行不倦,获得茶叶出产和制造的榜首手材料。

陆羽既收集很多的实地调查材料,又广采博收前代茶家采制经历的结晶,充分发挥本身的文学专长,消耗数十年之汗水,总算在径山完成了传世专著《茶经》。《茶经》一经面世,即流行全国,为时人学习和收藏;为后人传扬和发扬。陆羽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茶经》的内容及含义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曾经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历的体系总结,对我国和国际茶业开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茶经》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作品,又是一本论说茶文明的书本,它将一般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好的文明技术。

陆羽在所著的《茶经》中,具体介绍了茶叶出产的前史、源流、现状、出产技术以及喝茶技艺、茶道原理等内容,还论说述了茶区散布、茶叶的成长、栽培、采摘、制造、品鉴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茶经》共3卷10章,7000千余字。十章目次为:一之源,概述我国茶的首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成长环境和茶的功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時制造、加工茶叶的东西。三之造,讲茶的制造进程。四之器,讲煮茶、喝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进程、技艺。六之饮,讲喝茶的办法、茶品鉴赏。七之事,讲我国喝茶的前史。八之出,具体记载了其时的产茶盛地,并评论其高低,记载了全国40余州产茶景象,关于自己不甚明晰的11个州的产茶之地亦照实注出。陆羽直接推举浙江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江苏宜兴的阳羡茶为上品,此两茶均被列为贡茶。九之略,是讲喝茶用具何种状况应非常齐备,何种状况省掉何种:户外采薪煮茶,火炉、交床等不用考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十之图,陆羽还建议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茶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天然大不相同。

径山万寿禅寺正门,两头刻有唐代古刹四字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研讨经学、孔孟之道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识,则被贬为“杂学”。陆羽则别出心裁,将深入的学术原理溶于喝茶这种物质日子之中,然后创始了茶文明。陆羽的《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勉读书、吃苦学习、悉心求索、淡泊名利、坚韧不拔精力的结晶。

陆羽坐

此次的径山之行,让我们亲自感受了径山寺、径山茶的魅力,也在回顾前史、体悟人生的进程中深深为陆羽和他的《茶经》所感动、所信服。年月似光影、似流水,光怪陆离,奔腾不息,不论韶光怎么变迁,陆羽一直以一种潇洒漠然的形象镌刻在前史的华章里,鲜活在世人的脑海中。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