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兜兜”品牌发布,真的“兜”能搞定吗?

网络 / 2020年09月29日 10:13

品牌

“职兜兜”品牌发布会于9月28日在云端举行,笔者也受邀参加了这场号称全是干货的盛会。职兜兜定位是中国大学生求职一站式咨询服务平台,单纯字面很难看出其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应届生求职网有什么本质区别。本着怀疑一切的态度,笔者力求从以下几点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分析:

问题点1:全新服务模式会否水土不服?

一般在求职就业领域,定位在咨询服务且能够类比的仅有猎头服务,虽然都是为结果付费,但实际上两者有很多本质区别。首先职兜兜是为求职者服务,是C端付费;而猎头服务是为企业服务,是B端服务。角度不同势必带来侧重点的差异。再者,职兜兜的覆盖群体是未入职场的大学生,相较于猎头服务的覆盖群体,大学生在求职场景中更弱势。

实际上在国外,职兜兜这种模式早已非常盛行,但目前国内还比较少见,这里面还存在很多文化理念的差异。西方文化更强调效率和服务效果,因此在很多领域都有这种以结果导向的服务。另外,这种服务类型在欧美国家已经流行多年,信任度非常高,而在国内作为新鲜事物,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尝试还很难讲。

但从职兜兜发布会现场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内测上线一周的付费人数竟然超过了两千人,这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当然,这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今年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

问题点2:低价如何保障服务?

发布会公布的职兜兜的服务价格为何如此之低,排除其初期打开中国市场所采用的打折贴补策略,实际上笔者了解到,国内定价与其在澳洲本土价格相仿,只是后者的货币单位是澳元,按照最新汇率,相当于目前国内的价格只有其在澳大利亚的五分之一。

职兜兜到底靠什么盈利?笔者不相信任何的社会责任说,归根到底这里面肯定有一种能够接受的商业模式,但方法肯定不是降低服务品质,主要是职兜兜承诺的非常具体,意向城市自选,白领工作,工资超应届生平均水平,没有哪一项是可以打擦边球的,一旦不兑现,不仅伤害品牌形象和口碑,更会按照事先承诺进行退款。但国内目前承诺帮找工作的机构收费普遍在1-2万元,甚至更高,并且没有一家敢承诺退款,与职兜兜的千余元水平并可退款的条件相差甚远。凭什么职兜兜愿意干这种傻事,其实职兜兜一点都不傻,经笔者分析,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职兜兜提供是通用类工作岗位,并且第一阶段开放的城市有限,这就没有办法确保一定按照求职者本人的意愿指哪打哪,可想而知,如果可以完全凭客户所想进行安排,BAT这种公司,一年招一千万人都不够;

第二,职兜兜很聪明,他们并没有完全敞开门槛,他们是有所挑选的,并不会为所有想要找工作的人提供服务。在这样的前提下,职兜兜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源情况来自由调配门槛,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一点显然是其用于平衡成本和收益的调节器;

第三,职兜兜掌握了大量的企业和岗位资源,这其实是充分利用了求职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其中不乏诸多名企,更说明其在人才筛选和包装上有其独到之处。

问题点3:门槛究竟有多高?

这个问题需要分两点来回答。

首先,在澳洲和国内的申请方式是有差别的,前者是简历申请加第三方推荐的形式,包括你的导师、父母、社会知名人士等都可以成为你的推荐人,进而帮你写推荐信,因此评估的结果是比较主观的;而在国内,继续保留了简历申请,但其他部分的评估都是客观测评方式,并限定了完成时间,这一点给人以很强的考试感;

再者,如笔者在前面的内容中所述,这个门槛很有可能是动态的,即和当下职兜兜所掌握的资源多少挂钩,从而动态调整门槛的高低,这也印证了为什么在国内职兜兜要采用客观题的方式来选拔,因为这样更容易动态调节。

总体来说,笔者判断初期的门槛肯定会相对低一些,更像是劣汰,毕竟其在国内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期,目前手上肯定是资源大于人数,但随着现阶段申请的人数越来越多,相信接下来门槛也会随之调整。

问题点4:哪来的底气敢承诺做不到退款?

大部分敢承诺退款的产品,往往都是带着某种条件的,特别是这种重服务产品,因为即使最终没有达成结果,作为服务的提供方也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职兜兜承诺的是做不到无条件退款,显然是做过深思熟虑的,否则肯定亏得找不到北了。

这势必要求其最终有非常高的履约率,排除其所具备的丰富资源因素,标准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在客户心理预期上还是有差异的,相比之下,前者更容易达成客户满意。

同时,相信这样一个在国外不差钱的舶来品牌,初期也并不是打着盈利的主意,更多的还是建立信任和塑造形象的阶段,很类似于用烧钱的方式来教育市场,从而实现其想改变国内在校生求职方式的目标。

这样看来,职兜兜确实在下一盘大棋,但能否真正颠覆市场,一切还很难说。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