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陶瓷花鸟画,望文生义,就是在陶瓷上绘画花鸟,它是陶瓷绘画体裁中(人物、山水、花鸟)的一大类别。陶瓷花鸟画的体现形式广泛、内容丰富。其体现形式大致可分为釉上、釉中和釉下彩三类,这其间以釉上彩最为广泛,有粉彩、古彩、新彩、搪瓷彩、墨彩、泼彩等,釉下彩以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为主,还有釉上彩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
陶瓷花鸟画虽名为“花鸟”(景德镇俗称“翎毛”),实际上它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除了原意花卉和鸟类之外,还包含了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等动植物,以及蔬菜、瓜果等植物。
陶瓷花鸟画的历史悠久,从现存己知最早的实例是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邻近发现了一艘唐代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沉船中有很多的瓷器,其间有一只碗上刻写“宝历二年”字样,宝历二年为唐代敬宗李湛的年号(公元826年)。瓷碗中写有“茶盏子”和“湖南道草市石诸孟子有名樊家记”,阐明产品来自长沙窑,还有很多描绘有花叶、莲蓬、飞鸟、鱼纹图画。
元青花的面世,为陶瓷绘画拓荒了一片新天地,动植物和人物、山水纹样层出不穷,到明清时期呈现的红绿彩、三彩、彩色、粉彩装修工艺后,花鸟体裁瓷画便成为一个类别。晚清民国时期浅绛彩和新粉彩装修方法的呈现,把花鸟瓷画推升到一个新高度,除了带有适意和图画性质的花鸟瓷画外,具有文人翰墨气味的“文人瓷画”成为潮流,成为真实意义上的“陶瓷花鸟画”,而这种潮流也一向延续到今日。
陶瓷花鸟画源于我国绘画,脱胎于我国绘画,陶瓷花鸟画在体现形式上,也分适意、适意、兼工带写。陶瓷花鸟画,特别是适意陶瓷花鸟画注重形似而又不拘泥于形似,寻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之似”的意境,讲究的是翰墨神韵,其体现方法类似于我国诗篇“赋、比、兴”,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经过对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的描绘,寄寓作者的共同感触,借以完成目标(画面)来抒情作者的神采与心意。
陶瓷花鸟画的意境表达是作者透过天然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情谐和境地。清代画家兼理论家笪重光在《画筌》中针对绘画创造提出了“实境——真境——神境”的理论,对绘画中意与境的涵意和彼此联络,以及对绘画中的真假、形神、情形等问题作了较深化的剖析。陶瓷花鸟画意境在著作中体现的是神韵悠长的情形交融,真假相生的诗意空间。它由若干个看似无关的个别形象构成全体形象系统,以全体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现象或恬浓艳适、或闲静安谧,如邓碧珊的“粉彩鱼藻图”笔洗,盂口绘三道纹饰,外沿为满意云纹,中心两道弦纹相隔,内沿饰回纹;盂底绘水草双鱼,映衬水中月影,画面动中显静、静中有动,清新天然、明快高旷。又如刘雨岑的“粉彩春色满园图”瓷板,设色简练美丽。春色中,桃树下,三只雄鸡徜徉其问,神态自若,极具田园情味,雄壮雄壮,慷慨激昂。再如王步的“青花远瞩图”瓷板,在平面瓷板上作画,以细腻的笔调描绘太阳、苍鹰、虬石、波澜。颜色浓艳,青白相间。勾画出落日余辉时,立于虬石的苍鹰面对脚下的波澜汹涌所体现出的孤僻,给人以凄凉孤寂的感触。
清代画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里说:“画面宾主,不可使宾胜主……凡宾者远近折算需求停匀。”也就是说,主体在方位断定后,客体才可根据主体远近、映衬、疏密的比照联络,予以恰当的配列。
陶瓷花鸟画的构图和其他画种的构图相同,在遵从一般构图规则时,首要要根据所要体现的主题思想要求,依照不同的陶瓷器型把主体安放在恰当方位,客体作为副角构成与主体回视,彼此联络,这是构图的要害。瓶类器型由于是圆柱体或方体,要留意彼此照顾,前后贯穿,改变映衬,疏密参差,打开图是一张完好的画面,而瓷板则相对简单明了。例如程意亭的“粉彩寒梅艳影图”瓷板,赤色的绶带鸟作为主体,坐落画面中心偏左,寒梅枝杆从左下方斜生伸展到右上方为次,湖石和蒲草在左下角再为次,整个画面布局中实、左密、右疏。突出了绶带鸟立于寒梅枝杆,在酷寒中给人以春意的境象,大局严整、疏朗、新颖、生动。因而,在构图中还要留意防止繁琐、板实、松懈、空薄等不妥的缺点。即使是单一的一丛花也要有宾主,一只鸟也要繁简妥当。如任伯年画鸟,重点在头和眼的精雕细琢,而翅和尾则从简,乃至用枝叶将其讳饰,省略不画。如果在构图中做得八面玲珑,主体便不能凸显出来,意境也就无从谈起。
陶瓷绘画是中华文明遗产中的珍宝,怎么发扬和立异这一艺术是咱们每个陶瓷美术工作者都要面对和考虑的一个问题。一幅好的陶瓷花鸟画著作其价值怎么,我以为不单单是作者的绘画功底,而是翰墨神韵与情感境地的完美体现。要做到这一点,我个人以为有必要从根本功和艺术修养二个方面下手。
其一,“艺”和“术”的完美结合,武术界有句“练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俗话,尽管职业不同,但道理相通。所谓“功”就是绘画者的根本功底,也就是“艺”,所谓“拳”就是绘画者的技法体现,也就是“术”,功(艺)再好,没有拳(术)一直难成家,拳(术)再好,没有功(艺)一直不靠谱。因而,二者兼备才干成为“艺术”。
其二,陶瓷绘画是人的创造,著作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清代方亨咸所述:“绘事,清事也,风雅之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描写镂研,终一匠作耳,何用乎?此真赏者能够有雅俗之辩也。”,要将单层次的线条、颜色推动上升到无量情形改变层面,就有必要在融注于作者理想化和情感染的艺术体现之中才干完成意境美。
总归,一幅好的陶瓷花鸟画著作需求作者和赏识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干得以完成,因而,要让每一个赏识者,都能从陶瓷绘画的文明中受到感染,感触其文明的艺术价值,从咱们作者来说除了练就功底外,还要加强艺术修养,提高人格魅力,在艺术创造时充沛融入本身的爱情,然后创造出情形交融、意境深远的陶瓷花鸟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