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强
江南水乡盛行着这样一句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朱家角,是具有600年建镇史的闻名水乡,现在虽不如周庄和乌镇知名,却比前者更具文明底蕴,也更适合游客来此体会左手美景、右手美食的“水乡慢日子”。因镇上小桥流水、轻舟如叶的美景,加上古意盎然的明清修建和名人新居多不胜数,早在1991年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文明名镇”。
奇迹许多小桥流水惹人醉
朱家角坐落上海西郊,紧邻沪上最大的淡水湖淀山湖,与江苏、浙江接境,从宋代起就开展成为闻名的集市,初名朱家村,至明朝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古镇离上海约一小时车程。这儿依山傍水,山乃淀山,为西天目山余脉;湖则是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青山绿水环抱的朱家角,有着“上海威尼斯”的美誉,镇内小桥流水,古意盎然,早在1991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文明名镇”。
咱们初到朱家角的榜首感觉是,这儿如同阳朔的“小表妹”,举手投足和神韵都那么类似。荡舟街巷,才感觉她仍是她。江南水乡的俊美和刘三姐的豪情毕竟不同。
水和桥恐怕是江南水乡永久的论题,河道纵横,商船来往,在悠远的年代,船只是朱家角大众的仅有交通工具,河埠、缆石多也是必定了。
“小桥流水人家”,天然是江南水乡的共同景色。其间小桥,在江南水乡既是必不行少的交通设施,又是不行不看的一大景象。在朱家角古镇上有许多桥,那些石拱桥、石板桥、砖木结构的古桥有的仍是明清年代留下来的。而最有目共睹的,当数一座巨大宏伟的拱型石板桥,这座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横跨在漕港河上已有400多年的前史了,因曾经常常有和尚在桥上放生,积德从善,所以叫“放生桥”。这座桥的石板健壮而古旧,坑坑洼洼都显露出年代久远的痕迹。至今,放生桥只允许放生鱼鳖,而不得撒网捕鱼。
沿着放生桥的青石台阶一步步走到桥的拱顶,放眼就是朱家角的全景了。但见江水东流,波光粼粼,河上桅杆如林,帆船如翼;有的机轮拖了十余艘驳船,恰似一字长龙,渐渐行进。两岸黑瓦灰墙的住宅密密麻麻,颇有古人所谓“闾阎扑地”的气候。
穿街走巷,小小的镇子很安静,大多人家沿河临水而居。小河滨石头砌成的堤岸左拐右拐,每过一小段就有台阶向下到河水边,洗衣、洗菜,随意而为。河道边有许多小小的巷子,极窄,走进去就是一口天井,几家人合住。主人很宽恕,任游人走到巷子里、家门口,或后院里,也不会问询或呵责。
河螃蟹的价钱也不贵,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大众自己打捞的,很实惠。卖螃蟹的白叟会耐性肠为你挑出最好的。拿到饭馆里,饭馆老板还能够免费加工。
荡一叶小舟,悠然地在明晃晃的河道里游走,座座拱桥从头顶划过,听撑船的白叟渐渐地讲着朱家角的陈旧传说,水声,桨声,笑声,吴语,在耳边汇成一曲曼妙的轻歌,在这“威尼斯”小镇上空回旋……
搭船游荡邂逅“乾隆和刘罗锅”
作为水乡名镇,朱家角还有一些美景之外引以为傲的当地——当地有“三多”:名人多,河埠、缆石多。山水娟秀的当地总会有许多人才,所谓钟灵毓秀。朱家角在明清两代共出进士数十人,还不乏职业精英。当然,有前史的当地必有许多陈旧修建,朱家角的修建以明清修建为主,某某新居,某某庄园、山庄,凭着小镇往昔的商业成果,豪商富贾必定不在少数。
放生桥边有一条石板街,墙头上漆着“北大街”三个大字。这条街的两头都是些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古屋,沿街开着各色各样的店肆。“涵大隆酱园”门口有一个大大的“酱”字,“童天和药号”进门就是一个石库门天井,这两处都是百年老店。一家临河的茶室上挂着一排大红灯笼,下面是一块“江南榜首茶室”的金字招牌。大门两头挂着一副颇具古风的对联:“深幽旨趣融唐宋,博雅风情啜茗园。”
到了朱家角,不能不去领会一番乘“罗锅船”游河的滋味。这是一种划长桨的中心有一个舱的细长木船。听说当年宰相刘罗锅曾坐过,所以叫它“罗锅船”。船舱两头靠窗处可坐人,舱中心的小桌上放着紫砂茶具,可供乘客游河时喝茶。坐在舱内,老船工唱着清亮的渔歌,渐渐摇起长长的木桨,船便在河中渐渐朝前荡去。乘客的身子跟着船儿有节奏地摇摆着,一边赏识着两岸风景,翠绿的绿树和粉墙黛瓦的民居像一幅长卷般地舒展开来,真是令人既悠然又闲适。
镇上的城隍庙里高悬着一把大算盘,大约含有“人有千算,天只一算”的意思,以此警示世人不要为了一些虚名浮利盲冲瞎撞。殿内有乾隆皇帝题字的匾额:“福佑显灵伯”。听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淀山湖泛舟时,忽遭狂风暴雨,后来幸亏两盏有“显灵伯”字样的宫灯引航才安全进了港。乾隆皇帝上岸后,到城隆庙里看见城隍爷衣袍上还水淋淋的呢。后来乾隆皇帝知道“显灵伯”便是城隍的爵号,便御笔题了“福佑显灵伯”五个字。
此外,王昶纪念馆、柳亚子新居和席氏厅堂也颇具特征,在那里,你不只能够看到其时精密的江南民居修建工艺和面貌,还能够在旅游中,解读一段文明的前史。
品茗听书体会水乡慢日子
朱家角虽距上海不远,但与“魔都”的大城市面貌截然不同。这儿没有喧哗的市声,没有急切的日子节奏。人们沉着清闲,不慌不忙,尤其是婦女们,有的纳鞋底,那么舒缓而有力;有的在腌雪里蕻,那么细心而精到;有的在刺绣,那么轻柔而娴熟;有的在晒太阳,一面在消闲似地阅览。这一切,使咱们感到日子的节奏俄然被拉长了,好像连心跳的频率都减缓了,确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endprint
晚饭后,用什么来解闷孤寂的旅途之夜呢?旅馆的老板娘热心地向咱们介绍朱家角的文明前史。朱家角自成富贵市镇后,文儒荟萃、人才济济,留下了丰厚的文明遗产。民国时,镇上有民众教育馆、书报社、戏院、书场等文明场所,有咏珠社、韵声社等文艺结社、民间演员活动。她主张咱们晚上最好的去向是平话场。在都市中,没有空闲也没有场所去听书,一旦到了这样的古镇,意趣猛然萌发,颇有点“童心未泯”的滋味。
一路上,我与老友神侃起了自己心中的平话形象。平话人所用的道具不过醒木一方、手绢一块、折扇一把。开书先念一套赞词,然后才转入正题。说的书目多是整本大套的书目,每说完一小段便用“纽扣”(评书中扣人心弦的悬念)捉住听众。一般传统书目的内容,曾经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大书开讲前史、武公案之类故事,以醒木、扇子、手帕为道具。小书弹唱才子佳人为主题的故事,分三种方法表演,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用三弦、琵琶等乐器,自弹自唱,配有各种曲子,以弹唱抒发为主,集生、旦、净、末、丑于一身。
茶馆中的平话内容基本上都是前史、公案、神话情爱、武侠等故事,它们吃透了中国文明的异样精力,四大古典小说都根植于此。在书场中的人们用平话发明了前史,这部前史既在正史之中,又在正史之外;既根植于贩子,又逾越了贩子。说话傍边,一口茶才刚咽下,一段前史就飘但是逝,再换水已是白云苍狗,物是人非。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只在平话先生一句“说时迟,那时快”中云消雾散。
书场设在旧日的城隍庙里,早年描龙绘凤的“打唱台”,现在已改成住家,油漆脱落,与庭院里的石板相同呈现出青灰色,从后来移装的明瓦窗里,射出暖暖的灯火;宅院右侧的偏殿,现在就是书场。买票后掀帘进场,顿觉进入了另一个国际:外面是暑气逼人,里边却是冷风送爽。坐于桌前,每人捧起一杯热茶,抓一把又香又脆的南瓜子嗑嗑,听着台上平话人讲不完的前史演绎,这一股清闲自得的劲儿,身居闹市的人是难以领会的。
关于朱家角的前史,老友对我也介绍了些。古镇上曩昔最多的店肆是书场茶馆,这儿包含着往来、歇息、文娱等多种活动,书场常坐落桥头,河道的转角,大街的路口等水陆交汇处,而这些当地往往就是人们活动的中心,书场也就成为镇上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书场酒肆纷繁话,纷繁尽是买和卖”,便是生动的描写。一壶茶、一支烟,引出了彼此的论题。书场挂牌请名角表演,老听客们按时前来听书,有时有名角响档来表演,茶馆里就更会热烈起来。
当天,咱们看到的这位年青平话演员,或许通过名师指点,凭一把弦,一把折扇,不慌不忙地把听客引往一个陈旧的侠义国际,为书中人物的行为和遭受而喜怒哀乐。细心听下去,进而发现他的书艺已到“理、味、趣、细、技”五者兼备,真抵得上一台大戏,而当他在紧要关头宣告“明日请早”之时,听众们都情不自禁地兴起掌来。
在这个异乡小镇,深更回到旅社,爬上咯吱咯吱的楼梯,推开咿呀咿呀的房门,楼板在颤抖,近邻有人在纵声谈笑,时而传来椅凳的搬动声、盆碗的碰击声……我和老友一点点不觉得吵,反而心里安定,很快就酣然入梦了。
食旅胜境“上海威尼斯”的农家甘旨
朱家角这一方幽静之地,不只36座石桥古风犹存,游人来此除了看古桥、观水景、觅老屋之外,品鱼鲜、寻小吃更是必不行少的节目。在镇上的石板路上漫步踏地气,回归大天然,深深地吸上一口来自邻近湖荡上含有芦苇幽香微甜的水气,洗刷烦心之后,肚子里现已咕咕叫了,当地的缤纷美食会让你一飽口福!
坐在放生桥边的茶馆里用茶,品味卤汁豆腐干、梅花糖豆、九制陈皮、胡桃云片糕等小食品,还有那特别好吃的熏豆,不失为人生一乐。夏秋季节是新鲜毛豆上市时,剥豆烧煮后放在铁筛内,用文火烘干熏透,碧绿色带天然青,吃在口中滋味浓,毛豆清口粒粒鲜,齿颊留香味悠长。
咱们住的农家乐旅馆,老板拓荒有一片菜园,自己散养鸡鸭,栽培有机蔬菜。他们家的特征菜是“神仙鸡”和“白汁冬笋炆石头鱼”。神仙鸡皮酥肉嫩,非常鲜美,由于蒸煮时刻较长,很是入味;很少有人情愿做石头鱼,由于它的烹饪很花功夫及心思,但农家乐的老板却勇于测验,坚持把石头鱼做到最好。肉质新鲜清甜的石头鱼,加上用几只老母鸡长时刻熬煮的白汁,五六个小时耐性的熬煮,让石头鱼浓郁鲜香的滋味和浓稠的白汁相同,在嘴里化不开,越嚼越甜美。
美丽的老板娘也拿手烧农家菜饭,炒香的莴笋叶、卷心菜、胡萝卜丁,再参加咸肉和洗净的生米,用一个大铁锅直接放在灶头上焖熟。这样的菜饭结了一层金黄的锅巴,又脆又香。这儿的蔬菜都是一早新鲜采来的,还沾着露水珠,吃起来绝比照饭馆餐厅里的甘旨!
走在朱家角镇上,看到小吃名点真多啊,五色汤圆、冬笋虾仁烧卖、薄皮生煎馒头、鲜肉小笼、鸡肉馄饨、大包酥、油酥肉饺、羊肉面,豆腐花、线粉汤……熟藕是朱家角独有的一道甜点,在塘藕中孔填塞糯米,煮透切片,红褐色的甜美熟藕,藕孔中的糯米拌有塘藕的幽香,咬上去糯糯的、甜甜的,这是吴地风味的创作!夏日来朱家角,还能吃到新鲜生藕片,看着盘中片片剔透如玉般皎白的藕,真是一种视觉享受。莲藕多孔,小巧心爱,女不离藕,多食此物,聪明过人。
桂花飘香时节,朱家角的水红菱又嫩又甜,野荸荠黑里透红,街上处处有叫卖声。我最喜欢水红菱皮上那一层带水紫青色,和荸荠那深朱红的天然颜色,这大约是画家用彩笔也无法表达的色泽。
朱家角镇的老字号酒家茂林馆、长兴馆、黄义顺,以长于烹制水乡名菜知名,如响油鳝糊、醉虾、锦肠、糖醋鳜鱼、青鱼划水、鸡丝拌洋菜、莼菜鸡丝羹等,此地野生菜花塘鳢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塘鳢鱼越大越肥胖,肚里的鱼籽鲜得不得了。红烧、汆汤、炖蛋,大可一饱口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