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瓷的歌 一位老陶人心中的“瓷之歌”

景德镇陶瓷 / 2022年08月15日 20:05

健康

曹时生

他自称老陶人。这点不假,他爸爸妈妈是一般的陶瓷工人,他十多岁进瓷厂学艺,后逐步走上领导岗位,但上任所在单位,仍然是几家陶瓷企业。退休后,他仍然在一家陶瓷杂志社作业。他就是刘新元,一位66岁的老陶人。而更值得让人称誉的是,2015年,刘新元几经修正,反复推敲,总算完成了他的《新元日记》。

《新元日记》一书中自序标题为:一个老陶人的交头接耳。众所周知,这“交头接耳”有多种意义,而刘新元其意,我的了解就是在小范围内,轻松、密切、低沉地讲给少数人听。新元对此也安然说道,他的《新元日记》写的是家事、日常事、平凡事,心中的悲欢离合要向他亲朋好友,更多的是向他的陶人朋友倾诉。或许我是半个陶人(我出世陶瓷人家,亲属多是瓷工),也偶有陶瓷方面的文章见诸报端,我和新元彼此间有许多共同话题和感触。承蒙抬爱,他将自费印刷仅有几十本的《新元日记》赠送我一本,其意图是与我共勉同乐。

《新元日记》约30多万字,从1978年1月至2014年2月。其实,刘新元在青少年时代就开端写日记,不料前十年记载的日记焚毁于一场大火中。刘新元书写日记的时刻跨度,屈指算来就是半个世纪。这种锲而不舍,坚定不移,笔耕不辍的精力足让人敬佩,让人感叹。

许多闻名的陶瓷艺术家、陶瓷理论家、资深撰稿人、闻名策划人,对《新元日记》均有真知灼见。作为一个学问浅陋,笔端不流畅的我,哪敢布鼓雷门,信笔蛮干。我对《新元日记》只能拜读,而不敢评点一二。但平常愿意写点小文章的我,仍是憋不住劲,提笔稍写上几句。

《新元日记》没有跌宕起伏,回肠荡气的情节;也没有美丽富丽,文采飞扬的词章。但我仔细读了这本书后,总感到新元在打开心扉与人拉拉家常,唠唠心里话。由于他不藏不掖,实话实说,其文章内容天然会给人一种质朴、实在、亲热且动听之感。

新元在《日记》中写道:“忘掉苦楚,日子就会多一分高兴与温馨。”新元所说的苦楚,指的就是他人生旅途,曾有一般人不曾有过的艰苦、波折、崎岖以及家庭的多种苦难。但新元不泄气不低沉,而是振奋精力,积极向上,从日子中、作业中寻觅高兴与温暖,以及人生的真理。这或许是新元的座右铭。新元还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要费事他人;决不要自豪,自豪比饥饿、干渴和冰冷更有害。”

从这儿咱们不难发现,新元不只有旺盛的敬业精力,并且还具有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品质。新元为人处事以及作业总以谦善为原则,他对自豪二字的了解独有见地,说其危害性、可怕性远远逾越饥寒,这是多么赋有道理的认知。

《新元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可以说让我哑然失笑,抿嘴一笑。日记时刻是1999年9月27日。新元如此写道:“……几个年轻人,要到我家来歌唱,要到我家来吃饭,我家滴滴大,象个鸽子笼……”

滴滴大,这是地地道道的方言,土里土气的字眼。关于景德镇人,可以说上到白头翁,下到小顽童,都知晓这话意思。而一个具有必定文学功底的刘新元,为什么不加点文字润饰,用点高雅的词句昵?我在揣摩,也许新元想让咱们感到一种亲热感,让咱们感知档次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乡音。由于,新元深深留恋酷爱哺育他的这方膏壤。也正如此,他对瓷都陶瓷工作情深意长,对为陶瓷艺术、陶瓷文明作出贡献的陶人,心胸敬意。多年来,他编撰的《艺术热土,门生芳香》,《据守与逾越》,《追逐艺术之梦》,《行云流水抒胸臆,至真至纯写人生》,《古拙天然,意韵天成》等文章,不只具有厚实的文学水平,还具有必定的陶瓷理论水准。

刘新元先生文武双全,我曾看到新元年轻时帅气挺立的两张文艺演出剧照,一张是男声二重唱“真像一对亲兄弟”的三人剧照,另一张是“井冈山路途通全国”的个人剧照。我问新元,现在还歌唱吗?他仅仅笑了笑。我不知道新元现在是否还喜欢歌唱,但我知道,精力充沛的刘新元先生还在乐此不疲编书和写作。在陶瓷文明理论这块范畴,刘新元决然不会“交头接耳”,这位老陶人心中之歌跳跃式的在纵情歌唱!

当然,我这半个陶人也愿意与新元同唱永无休止符号的“瓷之歌”。这歌是为心爱的瓷都,为宏扬景德镇陶瓷前史、陶瓷文明而引亢高唱!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