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要:本文立足于一位日本陶艺家,经过从花道、拍摄以及禅宗美学观三个层面来别离论述中日文明那些为学求知的一起点
美的陶瓷艺术。
关键词:西川聪 陶瓷艺术 花道 美学 禅宗
一次偶尔的时机,有幸听到了西川聪来我校的讲座。现任教于武藏野美的西川聪,出生于1967年,年轻时喜爱游览。他的创造受到了非洲的热心、充溢力气的美,以及带着凌乱、活泼的原始造型的影响。新近我就有了解过这位陶艺家,尤其是在听了此次讲座之后,感触颇深。本来,陶瓷艺术不仅仅仅仅单纯的陶艺创造,在西川聪看来,一件器物完结之后,怎样运用,怎样用拍摄记录下这些,一起组成了当下陶瓷艺术全新的了解,即不局限于陶瓷本身,随之顺便的花道、拍摄甚至所包含的禅宗美学观都在为陶瓷艺术添砖加瓦,终究出现在咱们面前的著作,一件件完整地顺便着美的艺术著作,这样,怎样会感动不了咱们?
日本陶艺家西川聪以为,他的陶艺以有用为意图,既能够当作装修艺术的撕裂花器,也希望能够跟花草结合,能够运用在日常日子中。西川聪将陶坯烧制后,在陶器外表涂上氧化铁再烧制,最终涂漆完结共同的质感与手感,重复好几层的涂改而发作的陶器,具有原始老旧的质感,上漆则使得陶用具有木頭的温润。他能够将器皿和干花调配,放置得很调和(图1),这就有点像我国的花道艺术了。
一、从花道中感悟西川聪的陶瓷艺术
近年来,我国文明中的花道、茶道、香道等许多文明的复兴之火,促进了这些职业的蓬勃发展。确实,花道一直以来总是被许多人误解成是来源于日本的文明艺术,其实否则,早在我国六朝时期就己然鼓起,明代的袁宏道在他的《瓶史》中介绍到,花道里有用具和花目两个方面,前者就质地而论,首当瓷器;就单一的造型而言,应当是口径小的底足厚的、放置安稳的瓶器。西川聪的陶器相同遵照着这一规律,陶器造型大多也是厚足的,便于放置的;后者中,在插花的花材上,选取时令花卉为上乘。
可咱们从西川聪的陶艺与花艺的结合中,发现了所配用的花材满是干花,看似无意之举,实则否则。在这里,能够说花道虽源自我国,却在日本慢慢地自成体系,衍生出与之相应的情感逐个“物哀”。对“物哀”的字面了解上,就是对一种事物感到哀伤;从史学中参阅, 《源氏物语》给咱们作了具体解说,“这是一种对个人命运人生无常的诠释。”打个比如,了解日本的人知道日本人尤爱樱花,但是花无百日红,这就是“哀”的一种表现。对“物哀”的了解从今天来说,大致可分类如下:对人的牵动,对社会的感悟和对天然万物的切身体会。这样看来,就西川聪的陶艺著作而言,应该是归于第三种层次。无论是枯山芋、蕨(图2,图3),在撕裂花器的烘托下,好像有了气愤。西川聪陶瓷艺术的背面是重视原料的天然特点。风田武彦将这种风格形而上地了解为一种日本精力逐个“简素精力”。西川聪的个人风格就是那样,外表上如同有松懈之嫌,实则为慎思笃行之举。
二、从拍摄中论述西川聪的陶瓷艺术
拍摄丰厚了陶艺。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永久地保存了陶艺。西川聪把他的陶器赋予一些有用性,比如花器、食器。这些经过了西川聪的拍摄,好像不单单是件艺术品,还恰似家中的锅碗瓢盆,是可触碰的。在他著作的每一张相片中,器物与简练的布景之间彼此照应,一株枯枝和美食则起到了画蛇添足的效果,简略而又不失内容。西川聪很会用拍摄来吸引人的眼球,这与日本今世拍摄魂灵人物之一中平卓马那巴望捕捉眼前剧烈剧变的世界风格是天壤之别的,西川聪自己也曾说过, “我想让自己做出来的器物,保存最原始的状况,好像能够与大天然相交融。”拍摄,一门选择性很强的艺术。繁华世界,怎样表达出心中所想并经过拍摄这种手法折射出来,这是个很难完结的课题。我想唯有像西川聪那般,从天然中罗致创意,用明澈的心灵去调查、了解、感悟,进而发作磕碰,才干取得你想要的美;非得付出过根究进步的艰苦之苦,才干益发地符合本身艺术创造的初衷;非得坚持一颗真挚单纯之心,才干以热心、丰满的情感去感触天然、表现天然。
三、从禅宗美学观了解西川聪的陶瓷艺术
不可否认的是,西川聪相同也受日本禅宗美学的影响,著作侧重于经过本身陶艺根底的提炼,用他自己喜爱的办法将器物与天然别离打碎,然后又加以交融。他以为媒材本身的特点胜过非天然的重塑伪造。咱们能够看到的是,他的著作着重素朴、实质,并不怎样增加人为成分。在掌握器物外表的质感上,遵照着陶土本身的特点,尽管异于大多数陶器的那种规整感、次序感,造型也充溢了不对称性,但却也是风趣的。西川聪以为这些陶土夹杂着体温,在烈火中铸成,本就是件崇高的事。他在这里边注入了太多的专心与执着、希望与愿望。
梵文“Dayana”的音译意为“禅那”,简称为“禅”。禅在古印度释教中是一种静修或许思虑之法,是悟禅者取得真如佛性的一种修行办法。我国的禅意是从绘画中初次表现出来的。易阳教授在禅意绘画中的禅宗美学观里提出过三种美学观:一是我国禅意绘画中的禅学“空寂”观,二是我国禅意绘画中的禅学“禅境”与“画境”,三是我国禅意绘画中的“逸品”寻求与艺术表现。西川聪的禅宗好像愈加贴合于第二种,着意表现在其将天然现象人为的吸收,打破了,碾碎了,再将他们自由组合,构成归于他自己的绝无仅有的艺术境地。确实,在西川聪的著作中,器物的色彩、所出现出来的质感以及与花材、食物相调配而营造出的禅宗境地,是一种天然的回归。这难免又让我想到日本闻名民艺理论家柳宗悦曾说过的“东方美学思维,着重在审美中‘器与‘用的结合。”西川聪聪明地将禅宗与有用相统一,迸发出有别于我国的美学现象,例如在《禅学影响下的日本古典造型艺术》这本书中说到:“完全能够看出禅宗在理性经历上向传统的回归,禅宗在实质上是寻求性与相,色与空,体与用的统一体。”
朱宪民先生在一次记者采访中曾这样说道,“什么叫艺术?艺术就是立异,就是和他人不一样才叫艺术,和他人不一样有没有道理,他人喜不喜爱,这是著作的不同。”记住在那次讲座的结束,西川聪也开心肠和咱们共享了他现在工作室的一些相片,一座简略却不失风格的板屋,典型的日式风格,又带有几分我国田园滋味。作为一名陶艺家,西川聪并不怎样有名,固然,艺术不分贵贱,从他的陶艺著作中所衍生出的形式美和简练朴实的特性,却真真切切地感动到了我。
四、结语
从前四处“修行”的西川聪,将现已游历过的山山水水,五花八门,用他自己的了解运用在陶瓷艺术中。正是因为不同文明之间彼此碰击,迸发出异样的火花使得他不局限于本国的陶艺文明,跨过世界,在不同的艺术空气中吸纳自己想要的,然后充分了他的艺术创造。无论是从花道、拍摄仍是形而上学的禅宗美学,关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或许从多种视点去研讨,才干离他的美学艺术愈加挨近吧。他将陶瓷、花道、拍摄及禅宗美学较好的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归于西川聪式的陶瓷美学艺术。
参阅文献:
[1][明]张谦德,袁宏道著.李霞编著,瓶花谱·瓶史[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5
[2]我国拍摄[J].2017.3
[3]张节末.禅宗美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P20
[4]宗白华.美学漫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P115
[5]民族艺术研讨[J].2017.4
[6][日]今道友信.东方的美学[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1
[7][美]恩内斯特·费诺罗萨著.夏娃,张永良译.中日艺术源流[J].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9
[8]易阳,禅学影响下的日本古典造型艺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维比较研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 08
[10]林杰谋,广西文史[J].不知旧,何为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