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人物纹潘趣碗 浅析广彩瓷中的潘趣碗

景德镇陶瓷 / 2022年03月04日 16:45

财经

童心

摘要:本文将经过研讨潘趣碗的由来,进一步对其用处分类、纹饰特征、配套运用的用具的特征、其在欧洲人日子中的位置等等打开一系列的研讨。

关键词:广彩 外销瓷 潘趣碗 归纳分析

广彩瓷呈现于康熙晚期,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它是清代康熙开海今后呈现的一个专门为了外销的釉上彩瓷种类,撒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前史。从唐代开端,我国的陶瓷就现已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国外,并对国外的饮食习气、社会习俗等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外销瓷的一个重要种类——“潘趣碗”,也对欧洲文明产生了必定的影响。

一、“潘趣碗”的由来

“潘趣”一词是由英文“punch”音译而来的,它最早呈现在1632年的英国文献傍边。最早的潘趣酒起源于印度,首要是由五种质料谐和:酒、糖、柠檬、茶、香料。17世纪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水手和雇员从印度把这种饮料带到了英国,后来又传播到欧洲和美国,其时的潘趣酒是用果酒(白葡萄酒)和白兰地作为基底调制而成的。17世纪中期开端,潘趣酒就开端用从牙买加甘蔗中提取的朗姆酒作为基底。而咱们现在所见到的潘趣酒,一般运用酒、热水、牛奶或茶混合糖、柠檬及一些香料或兴奋性的饮料调制而成,它的酒精含量比一般的鸡尾酒要低,酸、甜是这类酒的首要风味。作为传统饮料,潘趣酒一般都是用潘趣碗来调制盛装的。

在18~20世纪时,欧洲人在广州和景德镇许多订制潘趣碗,这类酒碗敞口,深弧腹,圈足稍高,口径从25~60厘米不等,既有供一人饮用的小碗,也有供多人饮用的大碗。17世纪初,荷兰人就现已有人开端运用这种潘趣碗了,而英国则是在17世纪70年代才开端遍及运用,之后再盛行到美国。

二、“潘趣碗”的用处分类

欧洲人曾在我国订烧了许多口径大小不一的潘趣碗,潘趣碗除了上文所说到的能够用来调制盛装“潘趣”酒之外,还能够用来作为家庭的洗礼盆,家中的老老少少都会用同一个大碗来施洗礼,因而,它也成为了欧美家庭日子中必备的重要物品,哪怕再赤贫的家庭也都会具有一个这样的大碗。

因为潘趣碗常常绘有具有留念含义的图画和文字,在欧美国家,这种碗也经常被当成成婚礼物赠送给新人,它承载了许多夸姣的祝福与回想,是备受欧美国家的人喜欢的物品。因而“潘趣碗”也被作为礼物相互赠送。

乃至还有许多家庭将此酒碗用作居室及藏室的摆设,许多欧洲民众家庭都将摆设有该类潘趣酒碗作为典雅的标志。

三、“潘趣碗”的纹饰特征

1、广州“十三行”图画

“十三行”是清代专门从事外贸买卖的具有半官方性质的民间组织,即“洋行”,也有的称其为“十三夷馆”。

在潘趣碗的纹饰中,有一种专门描绘广州十三行场景的纹饰图画,这样的碗一般也被称作为“Hong Bowl”(“行碗”)。这种纹饰(图1)是在广彩瓷中特有的,有通景和开光两种方式,在清代雍正至乾隆时期常以通景为主,而在乾隆后期则基本上是以开光为主。在十三行图画中,常绘有六面或七面国旗,前面还会画江岸和栏杆,还会呈现大街、厂房、库房等等修建,而远景就是珠江和江面上的船舶。经过画面中悬挂的六国国旗能够辨认出分别是荷兰、英国、瑞典、法国、奥地利、丹麦的东印度公司租用了广州十三行的交易货栈,但假如是碗上绘有七面国旗,那必定是1784年中美航线注册之后的器物,并且第七面国旗画的必定是美国的国旗。这种绘有“十三行”图画的大碗盛行于1765年到1795年,一般是我国人先买下来,再卖给外国人。1785年,一个美国商人以5.5美元一个的价格买了一批绘有“十三行”图画的“潘趣碗”,而现在一个碗就现已卖到了4~10万美元。

1757年,乾隆开端实行一口互易商货方针,清政府把广州作为官方和欧洲互易商货的仅有口岸。1842年签定《南京公约》之后,清政府又规则敞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互易商货口岸,因而,打破了广州十三行对外交易的独占局势。因而,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前期是十三行交易最为昌盛的时期,十三行的纹饰也正是昌盛于此段时期,尔后都没有呈现此类纹饰。

2、神话主题纹饰

18世纪中叶,神话主题纹饰在我国外销瓷中也盛行一时,许多大酒碗上也会绘有此类纹饰,图3的这个广州博物馆收藏外销瓷逐个清乾隆广彩开窗希腊神话纹潘趣酒碗,就结合了我国外销瓷中盛行的两大元素:潘趣酒碗和希腊神话主题纹饰。该潘趣碗上就是描绘了希腊神话故事“帕里斯的审判”。该主题纹饰在18世纪40年代极为盛行,大多外销瓷器物都是在1750年前后烧制的。该酒碗不管其器型仍是纹饰均体现了我国瓷匠在逐步承受欧洲文明元素并灵活运用到了外销瓷产品中,可是细看图中的这幅画,咱们能够发现各位神仙的肋骨画在了后背上,胸部和膝盖成了挂在躯体上的黑色圆圈,长袍的皱褶也画得生硬呆板,因为我国的瓷绘家对西方的艺术了解和西洋画中的颜色改变的运用不熟悉,因而使得他们制作的此类纹饰图画毫无美感可言,这也正是我国的瓷绘家描绘欧洲神话场景尤其是体现裸体人物形象时所体现出来的局限性。之后,我国艺人在不断地探索、实践,逐步改进了描摹西洋绘画的技法,并逐步认识到西洋绘画与我国传统绘画在艺术方式体现上的差异,因而,关于我国外销瓷中描绘这种主题纹饰的著作创造时刻不同,质量也彻底不同。

3、“满大人”纹饰

“满大人”是英文“mandarin”的音译,这是欧洲最早进入我国的葡萄牙人对我国官员的称谓,呈现在16世纪的明代晚期——其时来华的一些欧洲人的信函和日记等文献中已呈现这一词汇。尔后的明清时期,不管是西方人或华人,都习气将描绘清装人物图画的广彩瓷器称为“满大人”。

“满大人”纹饰,首要盛行于雍正至嘉庆时期,以乾隆时期最盛,道光今后式微。其画面一般绘的是着清装的男人与着明装的女子在一起的院子日子场景,以休闲、愉悦、愉快为主题,如图4中的这个潘趣碗上的纹饰就是反响这一主题的。“满大人”纹饰的盛行与式微,究其原因,一是,17~18世纪是欧洲“我国热”最为盛行的时期,代表我国元素的最首要的载体正是我国瓷器,因而绘有“满大人”图画的我国瓷器更受欢迎。二是,18世纪中期今后,跟着欧洲人对我国的了解不断深入,“我国热”逐步降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在国际上的位置下降,导致了“满大人”图画逐步消失。

四、潘趣碗配套用具特征

众所周知,潘趣碗的体积都比较大,假如直接端着碗喝酒必定不现实,所以为了方便运用,潘趣酒碗一般都会配有舀酒的勺子和盛酒的杯子,然后用酒勺把酒舀到高脚杯内引证。因为潘趣酒碗腹深口大,因而与之配套的酒勺一般都有很长的手柄,多为银制。

1760年至1810年间,为了充沛开掘交易赢利,也有外国交易者在我国定制这种形制特别的瓷质酒勺。但因为全瓷质的酒勺在运输过程中易碎,也经不起在聚会上的频频运用,因而,大多数的瓷质酒勺都在勺体和手柄的衔接处安了一个插槽或扭槽,以便运用的时分能够安上银质、木质或象牙质的手柄,而真实全瓷质的酒勺在外销瓷商场中少之又少。

与潘趣酒碗配套运用的酒杯一般是细长的高脚杯,这类高脚杯被剔成圆锥形,足部拱起呈半球形。1680至1720年間,我国许多地出产瓷质酒杯和酒瓶销往欧洲各国的商场,而这些酒杯和酒瓶都是仿照了17世纪末英国的玻璃制品的造型。为了冲击欧洲日益昌盛的玻璃制品商场,欧洲东印度公司的善人从我国许多定制瓷质的酒杯和酒瓶,可是该行动对镇压欧洲玻璃制品商场的作用微乎其微。

五、潘趣碗在欧洲人日子中的位置

在欧洲,潘趣碗是贵族家庭用来夸耀其社会位置的我国瓷器之一,在许多的名画中咱们都能够看到。例如图5中,咱们能够明晰地看到在佛罗伦萨的潘趣酒会上,一个男人双手高高地托起一只潘趣酒碗,可想而知潘趣碗在其时欧洲社会的酒会中是必不可少的器皿。

再如图6,一女子手捧着一个潘趣碗坐在船上,可能是遇到了大的波浪,船倾斜了,桌上的茶杯也翻了,潘趣碗中的酒也快要洒出来了,但女子在船快要翻了的情况下,仍是要一只手紧紧扶住这个潘趣酒碗避免摔碎,能够得知潘趣酒碗在该女子心目中的重要性。

六、结语

跟着年代的变迁,人们对潘趣酒调制的口味在不断改变,可是潘趣酒碗作为西方家庭餐饮用具中的一种器物,自呈现之日起,便承载了许多的内在和含义,成为代代相传的家庭留念物品,一起还向咱们展现了其时西方社会的日子相貌,以及中西交易往来、文明交流等方面的信息。一起,它也是中西陶瓷交易、饮食文明交流和文明艺术交融的无声见证者!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