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鹏
摘要: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在传承的根底上,在艺术风格与工艺技法方面进行了全面开辟与立异,其具有工艺性、装修性和商业性等杰出特征。
关键词:国画山水 陶瓷 使用
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由来已久,是国画山水艺术与陶瓷工艺相结合的产品,国画山水的审美意趣、风格与陶瓷彩绘工艺技法完美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共同的艺术相貌和工艺特征,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究。
一、国画山水在陶瓷上使用的前史源流
山水是陶瓷装修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大约在唐代末年的长沙窑中出现。不过长沙窑山水简直完全是窑工的自创方式,笼统率意的体现与其时盛行的国画青绿山水风格截然不同。宋代磁州窑承继并发扬了长沙窑传统,其白地黑彩装修与国画作用较为挨近,其山水体裁多以线条勾勒不设色,类同于国画中的白描方法,好像国画山水的草图,能够看作是国画山水在陶瓷上使用的萌发时期。元代时,在陶瓷上仍并未出现真实意义上的国画山水使用,多作为青花人物故事图的布景出现,且处在“人大于山”的初级阶段。从明代早中期的状况来看,其山水体裁亦较为缺少,在官窑中盛行“福山寿海”体裁,这类庸俗体裁与文人气味的国画山水审美旨趣悬殊。
大约到了明代晚期,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才真实鼓起,其使用首要在民窑。跟着经济的昌盛,民窑陶瓷绘画水平敏捷进步,出现了仿照文人画意的山水体裁,其民窑青花分精粗两类,皆受董其昌倡议的南宗画派国画山水深远影响,精者勾皴点染,有文人风仪,粗者率意挥洒,更显适意精力。经明末清初过渡,至清康熙时期,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达至一个顶峰,其青花山水,山重水复、层次丰厚,与“四王”水墨风格无异,其彩色山水则直承“二袁”青绿之风。至乾隆时,跟着粉彩山水的鼓起,陶瓷上水墨之风敏捷阑珊,青绿之风大行其道,设色华美绮丽、构图线条烦琐,此风延至清末。
清末程门等文人书画家的介入,以国画山水笔法入瓷,一扫乾隆以降之奢侈习尚,使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进入到真实的文人年代。清末文人介入后,创制了浅绛彩山水,其来历国画浅绛山水技法,多以瓷板为载体,与国画山水风格几无二致,且诗、书、画、印相结合,俨然纸绢派头,一时流行。至民国中期,浅绛彩山水因工艺缺点式微并消失,但其所创始的文人国画山水传统却在新粉彩、青花中广为盛行,以汪野亭为代表,山水画风远追“宋三家”、“元四家”,近承“海上画派”,彩墨相宜、老少皆宜。
二、国画山水在陶瓷上使用的今世传承与开辟
新我国建立初期,陶瓷山水艺术家承继了近现代国画山水工艺技法,并在体裁内容进步行了开辟与立异,古典文人内容被摒弃,很多地融入了社会主义出产劳动与日子场景,具有浓郁的政治颜色,留下了一个年代不行仿制的印迹。改革开放之后,传统文人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得到复兴,并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今后,在传承的根底进步入到开辟立异时期,在艺术与工艺相貌上与传统拉开了很大不同。
从传承上看,其一,审美方式上的传承。今世陶瓷山水画家依然以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造活动,当然,与近现代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比较,其在诗、书、印方面日益趋于弱化却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二,审美精力上的传承。今世陶瓷山水艺术家尽管引进了不少西方绘画元素与理念,但传统美学精华仍是大多数著作所寻求的审美方针,包含儒、道、禅等美学思维。
翰墨当随年代,今世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价值首要在于开辟与立异,以体现新年代的审美精力。今世国画山水在陶瓷上使用的开辟首要体现于艺术风格与工艺技法两方面。从艺术风格的开辟上来看,其一,学习引进的视角扩展。除学习古典山水名家艺术风格以外,很多学习现今世山水名家著作,与今世山水画艺术同步前行,别的,还引进很多西方风景画风格,使著作更具现代感觉;其二,由程式化走向特性化。传统陶瓷山水具有程式化的特征,今世陶瓷艺术家在使用国画山水时,不再拘泥于师承,特别是学院派,重视于特性符号的表达,创造出许多独具特性的艺术言语;其三,由单纯仿照国画作用到重视陶瓷本体言语表达。传统陶瓷山水以完好到达国画山水作用为最高境地,而今世不少陶瓷艺术家现已开端重视于发挥陶瓷资料言语特有的肌理质感。从工艺技法的开辟上来看,其一,引进很多现代国画技法。现代国画技法中引进了很多西方现代绘画技法,而这些在今世陶瓷山水中亦得到广泛使用。其二,高温颜色釉的遍及使用。近年来最杰出的工艺技法改造之一,今世陶瓷山水艺术家将高温颜色釉这一曩昔不被作为瓷画言语的资料很多使用于山水创造中,构成类同泼彩山水的震慑作用。
三、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特征
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有必要符合于陶瓷艺术的创造规则和工艺要求,其与国画山水同中有异,在悠长的开展前史中,构成了自身显着的体现特征。
首要,工艺性特征。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有必要建立在陶瓷工艺根底之上,脱离了这种根底是无法体现出国画山水作用的。其一是载体的工艺性。其载体包含坯体和胎体,坯体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使之能发生水墨作用,胎体一般要求具有细密莹白的质地,以利于线条的勾勒和颜色的出现。其二是颜料的工艺性。各种陶瓷彩绘颜料功能具有很大差异,在制作著作前有必要经过重复实践来把握料性,在此根底上才干自若使用。其三是技法的工艺性。不同陶瓷彩绘类型技法大不相同,如青花的分水技法、粉彩的填染技法等,在把握根本技法的基礎上才干改造立异。
其次,装修性特征。其装修性特征首要体现在:其一,适型性。国画山水是在二维的平面纸绢上体现,而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则除了瓷板以及镶器以外,很多的是在三维的立体器型进步行创造,因而在创造时,画面有必要进行适型性改变,然后使其具有显着的装修特征。其二,图画化。这一特征在传统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中体现尤为杰出,是与其程式化出产特征相对应的,不只画面自身具有图画装修性,还以边饰图画进行辅佐装修。其三,视觉化。比较于国画山水,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更重视于视觉作用,往往颜色更丰厚,光泽感更强,技法更精巧,以构成感动观者的视觉作用。
第三,商业性特征。与国画山水的艺术化比较,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更重视于商业化,其商业性特征首要体现为:其一,工艺美术特点。陶瓷艺术品归于工艺美术领域,自古以来便是朴实的产品,陶瓷山水也不破例,其出产创造意图便是为了出售;其二,创造进程的出产化。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从进程上来看,具有显着的出产特征,古代即需求七十二道出产工序,现代也不破例,创造者有必要严密依托于其他出产者方可完结著作。
四、结语
陶瓷上的山水艺术体现遭到国画山水的激烈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使用是国画山水的仿制和翻版,事实上,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成功使用离不开陶瓷工艺技法的不断老练与改造,而今世陶瓷山水艺术家则更在传统根底上锐意进取,与国画山水在相貌上日益拉开距离,构成了更具陶瓷本体言语特征的新相貌。
参考文献:
[1]孔六庆.我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邓幼堂,魏柳杨,张吟玲.国画山水与陶瓷山水创造[J].我国陶瓷.2005(03)
[3]任东方,郑健.明末清初国画山水对陶瓷青花装修的影响[J].美术界.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