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警报”还是“真近视”?眼科医生教您科学辨别孩子视力问题

网络 / 2025年10月22日 18:12

品牌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开始眯眼、揉眼,抱怨黑板看不清。面对视力下降的“警报”,许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带孩子去配眼镜。然而,深圳普瑞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医生提醒,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关键区别,盲目配镜可能错失恢复视力的黄金时期。

 

 

本质不同:功能性痉挛与器质性改变

 

“通俗来讲,假性近视更像眼睛发出的一次‘疲劳警报’,而真性近视则是眼轴结构性改变的‘既定事实’。”深圳普瑞眼科医院视光及儿童眼病科主任崔兰解释道。

 

假性近视,医学上称为“调节性近视”,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眼内负责调节焦点的睫状肌持续紧张、痉挛,无法放松,看远处时焦点无法及时调回,从而表现为视力模糊。这种近视的眼轴长度并未发生改变,是一种“功能性”的异常。

 

而真性近视,则属于“器质性近视”。其根本原因是眼轴变长,或者角膜、晶状体的曲率过大,导致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这种眼球的结构性改变,在目前医疗技术下是不可逆的。

 

科学辨别:“散瞳验光”是金标准

 

那么,家长如何准确区分这两者呢?崔兰主任指出,单凭孩子主诉或简单的视力表检查,极易造成误判。因为假性近视和轻度真性近视的初期表现非常相似。

 

“最可靠、最科学的方法就是进行‘散瞳验光’。”医生强调。散瞳验光,即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药物(俗称散瞳药水)将瞳孔散大,使睫状肌完全放松,失去调节能力。在此状态下进行验光,得出的屈光度数才是眼睛真实的屈光状态。

 

· 如果散瞳后,近视度数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状态,则为“假性近视”。

· 如果散瞳后,仍然存在一定的近视度数,则为“真性近视”。

 

应对策略:及时干预与科学矫正

 

辨明性质后,应对策略截然不同。

 

对于假性近视,核心在于“放松”与“干预”。这是视力恢复的宝贵窗口期。需要通过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每日至少2小时)、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或进行视觉训练等方式,帮助紧张的睫状肌恢复弹性。若能及时干预,假性近视是完全可能治愈的。

 

而对于真性近视,目标则转为“控制”与“矫正”。因为眼轴一旦变长无法缩短,真性近视无法治愈。需要通过配戴合适的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多焦点软性接触镜等手段进行光学矫正,并延缓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及其带来的眼底病变风险。

 

崔兰主任最后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应第一时间前往正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包括散瞳验光在内的全面眼科检查,切勿轻信所谓“神奇仪器”或“偏方”能治愈真性近视的虚假宣传。早发现、早鉴别、早干预,是守护孩子清晰“视界”的关键所在。#深圳近视手术 #深圳全飞秒 #深圳icl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