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补冬 泉州|补冬记

海峡旅游 / 2019年04月24日 17:54

时尚

黄达隆

关于泉州人来说,立冬是个大日子。每年到了立冬这一天,泉州人都要吃高热量的食物“补冬”,以迎候冬季的降临,羊肉、鹅肉、牛肉则是补冬的上佳挑选。在泉州老城里有一条不起眼的巷子,因而做起了羊肉和鹅肉的火锅生意,每年冬季,门客川流不息,老泉州人因而给他取了个风趣的姓名“补冬巷”。它的存在,正表现了泉州对冬季进补这一典礼感十足的注重。

补冬巷

在泉州老城的中心地段——鲤城区中山南路的中段,有一条不甚起眼的小巷子,这儿现已不再契合现代的交通需求,一辆小汽车也才干将将挤过,可是关于老泉州人的交通标准来说,却是刚刚好。两头的店肆陈设现已跳过路肩,卖日常用品的杂货店,理发店,家禽店,牌子上写着“安海菜果”的炸物摊子,和供奉神明的古刹并街而立,冬日将至的某个下午拜访这儿,泉州的贩子气混杂着烟火气,仍然在阳光之下鲜活地蒸发向上。

几百年前,这儿是东方榜首大港泉州港的出城必经之路,水门巷的姓名即得名于此,再往里走一点,还残存着一块石碑陌然立在水沟边上,记载着这儿曾经是“市舶司”(古代全国海关)遗址的光辉曩昔。哪知前史变迁,盛况不再,这儿不再是商贾聚集之地,而成了泉州人日常日子的一道风趣的缩影。

水門巷与中山路的接壤,沿路有几块牌子在和风中摇摇晃晃,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水门巷羊肉鹅肉”,曾经的商贾聚集之地,在这几十年来,成了泉州有名的“补冬巷”。

闽南地区的“补冬”风俗,即在立冬当天,以鸡鸭鹅等高热量的食物进补。泉州俗话说:“补冬补得好,冬季不怕冷”。关于泉州人来说,“补冬”更像是一种具有典礼感的时令节俗,一到冬季,鸡鸭在市面上瞬时紧俏,到了标志着入冬的立冬这一天,价格更贵,热量更足,更能显示这一种典礼感的鹅肉、羊肉,则成为泉州人“补冬”的首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鸡鸭像是家常菜,到了“补冬”时,似乎只要下一剂鹅、羊肉的猛药,才干保证身体无虞,顺畅度冬。

听老一辈的泉州人说,即便在老百姓的钱包还不是特别宽余的时分,“补冬”都要好好地吃上一顿,前期以鸡鸭为主,后来日子变好了,我们的口味越刁,就开端吃羊肉、鹅肉。在没有羊肉火锅的时分,一般是从菜市场里买羊肉回家红烧、炖汤。上世纪90年代中期,嗅到生意气味的泉州人在水门巷做起了鹅肉和羊肉的生意。因为水门巷坐落俗称“南北一条街”的中山路的中心地带,地段富贵,交通便当,来这儿吃羊肉的人越来越多。二十年间,跟风开店的人也越来越多,最盛时,短短不到一百米的水门巷口,专做羊肉与鹅肉的火锅店,竟达十数家之多。冬季一到,飨客群集,约上三五老友来这儿叫上一锅羊肉,三杯两盏老酒下肚,竟也成了老泉州人日子中的一种习气与潮流。“补冬巷”的说法,就这样在口口相传中流传开来。

水门巷10号

已近阴历十月,亚热带季风吹拂下的泉州城褪去了不达时宜的炎热,有了几分微寒。天黑,水门巷没有了白日贩子的喧嚣,摊贩和店家纷繁打烊,取而代之亮起的是羊肉店的霓虹招牌。店家掀起一炉羊肉,热气与北风交织出一阵白烟,勾引着在风中饥不择食的路人们。

拐入水门巷10号,时辰尚早,门客不多,只要二楼隐约传来划拳声。老板娘的热心着实吓我一跳,“你怎样这么久没来吃,良久没看到你了?”我怔了一怔,“我没来过你们家吃过呀,你是不是认错人了?”“你肯定是小时分来吃过,自己都忘了吧?今日吃什么,羊肉仍是鹅肉?”“羊肉两份,劲酒两瓶。”

老板娘三招两式化解为难于无形之中。她利索地掀起一锅羊肉,用大勺从中敏捷舀出满满一盆,再从另一锅中舀出羊肉汤,重量不多不少,火锅还未上桌,羊肉的香气就已冲散了身上的寒意。“两个人吃,一锅八十。再来点火锅配料吧,茼蒿,豆皮,汤头不行随意加。”

开了劲酒,羊肉瞬间在锅中翻滚,滋味更盛了,嘬一口药酒,再配一块羊肉,大概有一些冬日进补的感觉了。和老板娘一边扳话,才知道她姓杨,家里就住在水门巷不远处,这方二层的铺子是自家祖产。十五年前,其时水门巷开端有人开店卖羊肉和鹅肉,他们也把自家门面一改,做起了火锅生意。起先的条件粗陋,小桌子、矮板凳,火锅用煤气烧。后来生意兴旺,我们都来喝酒吃火锅,客人诉苦说酒喝得撑了,蜷缩着坐在板凳上不舒服,后来才改用高脚桌椅,煤气炉也换成了更节约本钱的电磁炉,弹指一挥间,已是二十年。

水门巷十号的羊肉和鹅肉,能够算家喻户晓。羊肉用的是本地的养殖羊,三四十斤的,界于小羊与成年之间,肉质新鲜丰满。每天供货商配送到店,花上半响功夫,下锅时要加入春生堂、高度酒、腐乳,再用中药里的川中、南姜、草果去腥提味,大火煮熟之后文火熬上三两小时,中药现已入味,肉质适可而止,饥不择食的门客正好迎上门来。向杨姐诘问火候怎么,放入中药的次序,杨姐悄悄摆手,“做了十几年,这都不能说的。”曾几何时,水门巷羊肉鹅肉的生意竞赛剧烈,怎么烹煮,怎么调味,皆为独家密辛,岂能被你一个素昧平生的门客随意套了出来。

半晌,酒足饭饱往后。楼上的客人喝多了,正歪歪斜斜地预备散场,新一轮的门客又上门来,人数稀稀落落的并不算太多。这几年来,跟着泉州城区规模的扩展,火锅的挑选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现已不再把水门巷的羊肉鹅肉火锅作为首选,只要怀旧的老客人偶尔来串串门。水门巷盛况不再,本来的老店有的歇业,有的搬到对面空间更大的胭脂巷去,只要两三家火锅店仍然据守。他们每年只做半年生意,夏秋关张,春天和冬季才开店迎客。每逢他们开门的时分,似乎像是通知泉州人冬季降临的一种信号——冬季来了,记得来水门巷“补冬”。endprint

1. 中国品牌新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中国品牌新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中国品牌新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中国品牌新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中国品牌新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